群康临床试验招募临床试验招募重磅抗癌药物获批 以“License-in”模式为主的云顶新耀未来前景几何?!
重磅产品Trodelvy的获批将进一步验证云顶新耀的“License-in”模式。
“我等的药今天批下来了,开心!”6月10日,在云顶新耀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拓达维(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的消息时,张露(化名,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非常激动,她目前每个月花费15万元使用香港“黑市版”药物,希望这个药物的获批上市可以让她在自己所在城市就能够使用,也期待Trodelvy的定价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Trodelvy是云顶新耀“License-in”(授权引进)的药物。云顶新耀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何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Trodelvy是云顶新耀获准在中国上市的首款创新药品。“云顶新耀初期选择‘License-in’的方式也是为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们带来创新疗法。”
2017年,云顶新耀由康桥资本孵化成立,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完成了三轮融资,2020年10月,云顶新耀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云顶新耀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成立到上市,并且清晰地规划了阶段性商业路径“License-in”。成立之初的云顶新耀商业模式主要是从海外License-in临床药物,布局主要在四大领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肾疾病、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截至目前,云顶新耀管线款在研药物,其中大部分已经处于临床试验后期阶段,均是从国外授权引进。
“‘License-in’模式最关键的是以资本来买时间和确定性,拿到已经做好的数据、已经验证的成功几率。资本能让像云顶新耀这样的公司快速搭建我们自身的资源,如有产品进来后,可以快速搭建临床资源以及后续的商业化资源。”何颖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与其他传统药企相比,云顶新耀核心创始人是专注医药行业的基金,结合职业经理人和资本孵化,可以略过早期研发阶段,直接授权引进处于研发后期的产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回报,这实际也是资本的特点亦是资本的诉求,也是可以最快满足病人的诉求。
当下,云顶新耀“License-in”进展最快的就是肿瘤产品Trodelvy.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刚批准拓达维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治疗针对转移性疾病)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且目前难以治疗的疾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拓达维的批准将为罹患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国女性提供一种创新的、重要的治疗选择。
Trodelvy是2019年云顶新耀以6500万美元首付款向Immunomedics公司(目前已经被吉利德以21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引进其在大中华区、韩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研发、注册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Trodelvy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药物。交易总额8.35亿美元,其绝大部分是和销售额挂钩的里程碑付款。目前拓达维已在超过35个国家/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
根据与吉利德签署的授权协议,云顶新耀在大中华区、韩国和创新药市场较大的6个东南亚国家享有针对拓达维(Trodelvy)所有癌症适应症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0年10月,被纳入到更新的2020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1年10月,被纳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2022年4月又被纳入更新的《202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同月,首次被纳入中国台湾地区更新的《台湾乳房医学会三阴性乳癌治疗共识手册(2022年版)》。
吉利德财报显示,2021年Trodelvy销售额为3.8亿美元。有分析师认为,预计2024年Trodelvy的销售额将达到14.4亿美元,理想最高销售额有望达到30亿美元。对于Trodelvy在大中华区、韩国和部分东南亚的销售,业内也表示看好。
不过,何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时云顶新耀能够从Immunomedics顺利拿下Trodelvy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
何颖介绍称,在2018年为云顶新耀筛选产品的时候,希望筛选到真正有创新性的药,并且多聚焦在相对临床晚期阶段的候选产品。“彼时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在PD-1、PD-L1这类免疫制剂上,但Trodelvy从技术创新性、Trop-2靶点的独到性,以及展现的临床数据方面都表现很好。”
“如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般都是较年轻的女性,用完了一轮化疗药以后,PFS就是1.7个月,小于两个月的时间,现在没有其他的药,像Trodelvy这样的产品,能够给患者、给社会带来价值,而且中国市场上未来2-3年应该不会有其他的Trop-2 ADC,也避免了药物扎堆现象出现。”何颖指出。
刚开始与Immunomedics沟通时,云顶新耀成立只有一年的历史,彼时有意愿引进Trodelvy的不乏十几家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彼时竞争非常激烈。最终,云顶新耀成为最后三家左右的候选人之一。
在此期间,还有一个插曲。2019年1月,美国FDA给Immunomedics的Trodelvy出示了CRL(Complete response letter审查完成报告通知),包括9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该药无法获批。该消息出来后,Immunomedics股价腰斩,部分与云顶新耀一起参与竞购的企业认为后续可能很难推动进展,为此放弃了。
彼时,群康临床试验招募临床试验招募重磅抗癌药物获批 以“License-in”模式为主的云顶新耀未来前景几何?!外界看到的信息都是风险,但云顶新耀仍表示看好,相信Trodelvy的数据,并不担心CRL提到的问题,但对Immunomedics提出要去做尽调。开始,出于信任基础问题,Immunomedics拒绝了中国合作伙伴的再沟通,云顶新耀成为唯一一家Immunomedics信任的企业。在此前沟通信任的基础上,Immunomedics给了云顶新耀查看相关资料的权益,并邀请他们到其新泽西州办公室。抗癌药物
“License-in”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够很好地沟通。从2019年1月至4月云顶新耀签署该项目的三个月期间,何颖往返新泽西10余次,BD团队也去了多次,肿瘤/免疫领域首席医学官时阳也两次从中国飞往新泽西、CMC负责人也两次前往。在这三个月,云顶新耀团队查阅了CRL里面9个问题,并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这都是能够解决的。
“我们与该项目团队进行了深度访谈,清楚地了解每一个项目解决的团队是谁,谁来主导,做了完整的尽调;同时,第三方律师和CMC顾问做了巨大的工作以后,我们的结论就是这个产品CRL里面的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何颖指出。
对于部分中国企业“License-in”的铩羽而归,何颖分析称云顶新耀成功的原因在于,能够从语言、文化、专业度、信任度上与境外企业建立非常信任的关系,对方愿意交付其最好的产品在中国的权利。“很多境外企业对中国合作伙伴会有考量,绝大多数授权企业只会选择他们信任的中国公司合作,这些合作伙伴需要在特别领域有适合的专长,对质量与合规要求有担当,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授权的产品能够得到管理层的重视。”
实际上,国际大药厂的扩张之路也有很多用的是License-in模式,一位药企副总裁、临床运营负责人指出,国外大药厂的产品约有三分之二都是通过开放式创新来获得,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属于从头到尾自己从实验室做出来的。而能够实现License-in,尤其是面临好的项目需要面临“虎口夺食”,除了资金储备外,研发储备、专业人才储备也是关键。
梳理可以发现License-in模式已经成为生物医药创新药企发展非常重要的趋势之一,有不少公司在引入开发方面有较多布局,License-in成为这些公司构建产品线的方式之一。除了云顶新耀,还有再鼎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联拓生物、冠科美博、北海康成、优锐医药、思路迪医药、德琪医药、基石药业等以License-in模式加速企业成长。
“2017年在欧美已经获批的创新药有80%没有进入中国,其中仅有30%正在不同阶段的临床,但在2016年、2017年后,中国医药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创新药审批审评速度明显提速;与此同时,也有同行药企已有产品成功引进的先例,在这两个背景下,云顶新耀选择了License-in模式。”何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在上述期间,中国创新药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非常重大的改革,如中国加入了ICH,能够利用全球数据来进行中国新药申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可以通过医保解决支付问题;科创板以及港交所的18A章新政,改变了融资环境,让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进入资本市场。
云顶新耀与其他生物制药公司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司是由专业投资者康桥资本创立并控制,而非由科学家创业而成;二是商业模式比较特别,所有核心产品全由“License-in”模式引进。资料显示,康桥资本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医疗企业和服务产业投资的双币种投资基金,直接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亿美元,通过孵化控股可撬动资金规模超100亿美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专业投资基金,全球排名第六位。
何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由专业投资者创立,这就决定了云顶新耀不会像科学家创立的研发型公司一般,花费数年时间开展早期研发。而是通过资本的优势,直接买入处于研发后期的产品,快速地推进后续的临床进展、上市及商业化。“‘License-in’是一种以资本来买时间和成功率的模式,拿到其他公司已经验证的成功率的数据后,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在引进产品后,便可以快速搭建商业平台,吸引人才和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目前市场对“License-in”模式评价不一,尤其是2021年初监管部门对这种模式较为谨慎,有观点认为,这种模式存在短期经营行为,另有观点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丰富产品线并实现快速研发。
在何颖看来,“License-in”模式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对于目前云顶新耀的模式,从与投资者的沟通情况看,我们还是受到认可的。重点是在于我们能够聚焦在First in class和Best in class的产品。产品是自己研发出来,还是从外面引进过来,最关键的是能够有盈余,如以100元去买价值同为100元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没有制造出任何价值;而以20元能够买到100元的东西,这也是‘License-in’的价值。”
目前云顶新耀主要聚焦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肾疾病、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领域。何颖分析称,这主要是以患者需求以及云顶新耀核心人才等为导向。如肿瘤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在全球市场,有很多在做肿瘤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云顶新耀“License-in”提供了巨大的引进机会,并且在肿瘤医学上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医学资源。
如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薄科瑞博士此前是一位肿瘤医生,后投入到创新药研发领域,并先后经历了14种不同的岗位,职位从研究员到首席科学家;肿瘤/免疫领域首席医学官时阳在云顶新耀任职前,是多家跨国药企肿瘤全球临床项目负责人。
云顶新耀是否会一直坚持“License-in”?何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云顶新耀会选用“License-in”和自主研发的结合。“‘自主研发’是生物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让云顶新耀更好地判断某个产品的风险,以更低的代价拿到更好的产品。同时,‘License-in’也能够让云顶新耀更清楚市场的情况,帮助自主研发。”未来,云顶新耀会将自主研发和‘License-in’往5:5的比例发展,这两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互补和结合。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