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招募说说抗癌药的那些事儿?抗癌药物
临床试验招募说说抗癌药的那些事儿?抗癌药物刚刚过去的2018年,一部名为《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火遍大江南北,让癌症、抗癌药等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癌症仍然是影响全球居民健康的首位病因。在中国庞大的癌症患者群体中,抗癌药在国内的可及性及昂贵的药品费曾经是制约很多患者治疗的两大“拦路虎”。而如今,国家陆续采取降低关税、优先审评、简化进口药审批流程、药价谈判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癌症患者“看得起病”的愿望变为了现实。1月7日,记者邀请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相关专家,一起来聊聊抗癌药的那些事儿。
第一步——降低关税。根据国务院第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对部分药品进口关税进行调整,取消28项药品的进口关税。其中绝大多数进口药品、特别是有实际进口的抗癌药均将实现“零关税”。
第二步——鼓励研发。2018年12月22日,一直由发达国家掌握研发技术的尖端抗癌药物——特瑞普利单抗(PD-1单抗),获批在国内上市,定价为进口价40多万元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仅过了5天时间,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二款PD-1单抗药物“达伯舒”,也正式获批上市。以上这两类药物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及黑色素瘤的治疗。
近年来,国家鼓励国内药企研发创新药,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并加快药品审评审批。目前,国家已累计立项肿瘤防治药物相关课题703项,中央财政经费为此投入约25.97亿元,占总立项课题数的近40%。
第三步——药价谈判。早在2015年,国家首次通过药品价格谈判的方式将埃克替尼(肺癌分子靶向药,“国产易瑞沙”)、吉非替尼(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纳入医保。
2017年,国家再次进行医保准入谈判,36个药品成功“入围”,其中抗癌药就有18个。在这些抗癌药中,涉及西药中的抗肿瘤药有15个,覆盖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骨髓瘤等癌种。
2018年10月10日,国家新一轮医保谈判结果揭晓,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17个药品中,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13个癌种。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其中,奥希替尼(泰瑞沙,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降幅最大,达到71%。
据专家介绍,肺癌位居我国癌症发病例数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其中85%以上的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在本次降价药品中,泰瑞沙、吉泰瑞、赛可瑞、赞可达、福可维等5种抗癌药均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这对于患者来说大大减轻了医药费用。
其次,抗癌药降价、纳入医保后,究竟能优惠多少?据省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张文周介绍,以治疗乳腺癌效果明显的进口靶向药“赫赛汀”为例,正常治疗的线毫克装赫赛汀,按照降价前每瓶2.2万元计算,一年费用为30.8万元。“现在纳入医保报销后,每瓶赫赛汀的价格为7600元,正常治疗一年费用降至10.64万元,而在中国癌症基金会的相关政策下,费用还会再降一半,多数患者也就用得起药了。从我们医院统计的数据看,降价后使用赫赛汀的人增加了大概1.2倍。”张文周说。
此外,自2017年8月31日我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药品实行“零加成”政策之后,为了保障国家谈判药品的正常供应、切实保证患者尽早用得上抗癌药品,抗癌药物省肿瘤医院积极组织货源,提前备足了相关种类药品,以保证临床患者的用药需要。临床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