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群康招募!癌症、肿瘤、慢性病等患者临床试验招募

您所在位置:首页 > 肿瘤新药

它诱导了肿瘤的发生但有新药即将打破“魔咒”拯救癌症患者

信息来源:本站作者:发布时间:2023-12-10浏览量:

  TP53是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上的抑癌基因,有12个外显子,因其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防止基因突变的作用而被称为

  TP53基因在遭受各种压力(包括辐射、有毒物质、缺氧、活性氧的大量产生、细胞周期失控等)时会被激活并保持稳定。这些应激反应使TP53基因的编码产物p53蛋白(一种转录因子)成为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

  p53蛋白能有效触发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衰老、细胞凋亡和自噬。当p53蛋白失活,导致DNA突变累积,最终可诱导肿瘤的发生[1,2]。

  TP53突变即TP53丧失了原有的抑癌功能,反而促进癌细胞生长,同时还会增加癌细胞对多种治疗的抗性。相关研究显示,约50%的恶性肿瘤存在TP53突变,包括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在卵巢癌和乳腺癌中也较为常见。

  TP53突变和其他基因突变容易共存,进而影响靶向治疗的疗效,常见EGFR突变、ALK融合、HER2突变等。

  2018年,张力教授团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55%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存在其他基因突变,其中合并TP53的患者最多,高达41%。这些患者在接受EGFR-TKI治疗期间,更早出现耐药,且其客观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总体生存期均显著低于无共存突变的EGFR突变患者[3]。

  在ALK融合共突变的NSCLC患者中,TP53发生率最高,可达23.4%。克唑替尼的相关研究中发现,ALK合并TP53突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更低,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同时,TP53突变对ALK-TKI一线、二线治疗均会产生负面影响[4]。

  HER2突变在NSCLC中少见,但在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TP53是最常见的共存突变,约为52%。共存突变患者接受阿法替尼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相较于其他患者明显缩短[5]。

  TP53基因突变和其他驱动基因突变不同,如我们熟知的EGFR、ALK等突变可能是蛋白功能活跃,外显子断裂、重排等导致正常细胞癌变。我们可以通过靶向药物,抑制蛋白活跃,或者将外显子恢复正常排列,这样就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进而“治愈”癌症。但是TP53基因突变是基因本身“坏掉了”,失去了监测、剿灭癌细胞的能力,就像一张纸被撕碎了,无论如何拼接,都不会完好如初,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很多癌种都存在TP53突变,但它却被划为“不可成药”的靶点。

  既往对于TP53突变,以及共存TP53突变的肿瘤,并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出现,只能通过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延缓耐药的发生,提高靶向治疗的效果,但并未从根本改变TP53突变“不可成药”的现状。

  天津医科大学的一项线突变的NSCLC患者,其中72例接受EGFR-TKI联合化疗或抗血管治疗,52例仅接受EGFR-TKI治疗。结果显示,接受联合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一年后肿瘤未进展的比例更高。

  上海胸科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TP53合并EGFR突变的NSCLC患者,EGFR-TKI联合化疗相较于单纯EGFR-TKI治疗,无进展生存期有显著延长它诱导了肿瘤的发生但有新药即将打破“魔咒”拯救癌症患者

  在多项针对TP53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可能治疗的药物,比如三氧化二砷(砒霜)可以恢复TP53的正常折叠等,MIRA-1和STIMA-1表现出TP53依赖性效应,以及前几年很火的AZD1775等。然而,这些药物、化合物的毒副作用要远远超过药物获益,很多研究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研究人员并未放弃对TP53的探索,从不同角度进行攻克肿瘤新药,最终确定通过“DNA2”这一途径,或将打破“不可成药”的魔咒!

  DNA2全称为DNA2核酸酶,是一种工具酶,主要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肿瘤新药,还会影响基因的同源重组修复。研究人员发现,DNA2在癌细胞中过量产生,尤其是携带TP53基因突变的癌细胞,更加依赖DNA2来维持生存。换言之,DNA2是TP53的“氧气”,只要有DNA2在,那么TP53就不会“死”。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DNA2或许是治疗TP53突变的一个潜在靶点,通过计算机找到了能够实现DNA2功能的化合物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开发DNA2抑制剂,同时还需防止DNA2与DNA结合。最终,研究人员发现了名为d16的化合物,并进行了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d16可以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

  细胞模型:一共选取24种化合物进行细胞模型实验,d16在癌细胞种均显示了较高活性和抗干扰能力,优于其他23种化合物

  动物模型:小鼠每周接受两次腹腔注射d16(30mg/kg),持续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d16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减少。

  研究团队发现,d16使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变得敏感,二者联合可以治疗许多携带野生型BRCA基因的癌症。此外,d16还可以克服常规抗癌治疗的耐药性,使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敏感,这样以来可以克服令人头疼的耐药问题[6]。

  d16的登场,或将打破TP53“不可成药”的魔咒。目前,d16已经完成体外实验,总体数据可观,相信很快可以启动临床试验。若一期、二期试验数据完美,可能会加速批准药物上市。小编也会时刻关注研究进展情况,有任何消息会及时告知大家,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