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群康招募!癌症、肿瘤、慢性病等患者临床试验招募

您所在位置:首页 > 肿瘤新药

2023 肿瘤研发创新论坛亮点回顾 深度剖析已上市肿瘤创新产品成功案例

信息来源:本站作者:发布时间:2023-10-31浏览量:

  作为同期活动之一,于10月27日至28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监管科学家、临床医生、学术研究者、投资人、创新药企管理者等,分享各自的创新成果,探讨加速肿瘤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共同推进中国肿瘤创新药物成果转化及全球化开发路径。

  论坛开幕式由阿斯利康中国全球肿瘤研发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药研发总裁何静博士主持,上海市静安区副区长张慧女士、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先生、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主任杨进波博士分别给予了开幕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作了题为“创新驱动中国高质量肿瘤新药研发”的主旨演讲,为参会者梳理了国内肿瘤领域的总体医疗情况,肿瘤药物研发,尤其是国产创新药研发的现状和未来,并引出大家所关注的讨论点:国内药企如何走向全球化?基础研发能力、国内外药企间的合作、转化医学的发展、对监管审评的深入理解等,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学习。

  “创新 谋局:深度剖析已上市肿瘤创新产品成功案例”是此次论坛的重头戏,受到参会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分享中国研发的具体案例,来自产业、学术和监管法规专家,共同探讨不同类型肿瘤产品的研发策略,临床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痛点,并对比中美两国不同的审评考量等。

  前云顶新耀首席医学官时阳博士首先回顾了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的研发历史。ADC最初的设计理念,是希望相较化疗能“减毒增效”。随着抗体、连接子、载荷技术的不断改进,截止今年6月,全球已有15个、国内已有7个ADC获批上市。FDA批准的第一个抗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肿瘤新药,其首个适应症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此外,在尿路上皮癌和HR阳性乳腺癌中也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数据。目前,各大药企纷纷布局ADC管线,技术平台不断升级,最终是否能取代化疗,大家正往这个目标努力2023 肿瘤研发创新论坛亮点回顾 深度剖析已上市肿瘤创新产品成功案例

  Marengo Therapeutics首席开发官,原美国FDA肿瘤监管和审评医学首席、细胞基因治疗监管和审评副主任刘克博士、鼎泰(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医学官,前药品审评中心临床审评员夏琳博士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I期临床研究病房医疗主任张剑博士及时阳博士共同参与了嘉宾讨论环节。

  专家们在讨论中表示,目前有很多公司在做ADC技术平台的更迭,通过失败经验的积累,才能看到更理想ADC药物的出现,而评判产品的好坏,最终还是要回归临床试验。戈沙妥珠单抗在中国的注册过程比较快,这得益于中国法规环境的变化,能更快与国际接轨,同时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也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戈沙妥珠单抗在中美两国最初都是基于单臂试验数据获批上市。今年3月,FDA发布了“支持肿瘤治疗药物加速批准(AA)的临床试验考量”指南草案,提出了如何基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可同时满足AA和完全批准的要求,但也并没有完全排除单臂试验的可能。FDA在草案中强调,由于单臂试验没有对照组,不易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因此,从监管角度出发,是否有对照组、研究设计、确证性试验的开展、研究终点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总体来说,CDE和FDA的考量是一致的。可以基于单臂试验获批上市的产品,需是能真正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且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都非常理想的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有同类机制、同靶点的药物,在一个相同的适应症中已经获得完全批准,那么后续一个新产品的“未满足需求”可能已经不存在。如果和前者相比,没有更好的疗效或安全性优势的情况下,通过AA上市的路径或可被关闭。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是否会接一个新药临床研究项目,会从靶点是否创新,抗体、连接子、载荷的设计是否优化,是否有适应症的差异化开发等方面来考虑。是否会在临床上使用新药,除了有效性(例如:缩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此外,由于ADC结构的复杂性,前期研究中进行扎实充分的剂量探索至关重要。

  驯鹿生物执行总裁汪文博士对伊基奥仑赛(BCMA CAR-T)的研发过程进行了介绍。从2017年与信达生物合作开发CT103A,2019年9月中国新药临床试验(IND)获批,经历了疫情的3年,再到2023年6月30日正式获批多发性骨髓瘤(MM)适应症,是首款申报上市的国产靶向BCMA CAR-T产品,基于单臂、多中心FUMANBA-1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除了MM,还把产品拓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或进行联合方案(例如:溶瘤病毒)的探索。此外,靶点做了License out,与国外企业共同开发。

  昌平国家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高晨燕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李春蕊博士、杨森制药公司执行医学总监孙华彬博士、刘克博士、和汪文博士共同参与了随后的嘉宾讨论环节。

  在伊基奥仑赛的临床试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患者的入组、用药前评估、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等,临床医生和企业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以患者为中心”贯穿始终。目前,全球范围内以BCMA为靶点的CAR-T产品已有多款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研发过程可能与其他药物类型所有不同,目前在国内,多数产品在正式申请IND前都会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但需要注意的是,各IIT在研究设计、执行过程等方面,水平有所差异。希望能从整体上将IIT研究水平提高,或能支持产品的注册,减少一些可以不用重复的试验,让产品尽早地用到患者身上。

  在细胞治疗领域,也需要谈一谈单臂试验,细胞疗法试验终点包括:ORR、缓解持续时间、CR率等。和已获批的产品相比,如果一个新药在疗效终点数据方面有所优势,也是有可能通过AA路径获得批准。但是前面的讨论中已经提到,现在FDA更强调“随机对照试验”,故药企在提交资料时,也应把随机化试验考虑在内,和监管部门的充分沟通非常重要。

  此环节由君实生物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邹建军博士主持。最后一个案例更多从肿瘤研究设计的创新出发,KEYNOTE-158是泛瘤种创新性试验设计的开创者,并助力帕博利珠单抗获得批准,这会给未来的临床研发带来哪些启示?乐普生物医学事务部副总监于广金博士以普特利单抗为例进行了介绍。

  篮子试验是指针对具有共同分子改变的多种疾病,评估相应靶点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类似“异病同治”,多为单臂研究,多以ORR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篮子试验设计的优点,简单可概括为三点:(1)可以快速提高入组效率肿瘤新药。(2)有助于罕见肿瘤的开发。(3)CED和FDA对于生物标志物的单臂临床研究给了一定的机会能附条件获批,可以加快药物上市进程。同时,有优点也有挑战需要克服,主要是统计学方面的问题。基于篮子试验,普特利单抗于2022年7月加速获批上市,用于dMMR/MSI-H晚期实体瘤患者,同年获批了黑色素瘤适应症。

  案例分享后,来自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镜教授,博安生物首席医学官周明博士和于广金博士共同进行了讨论。

  从监管的角度,接受篮子实验一定是基于疾病的治疗需求,并有前期研究扎实的疗效数据,例如有“异病同治”的生物学基础。此外,伴随诊断也是和监管部门沟通时候的重要因素,包括检测方法、组织标本,试验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单臂篮子试验都已经不是只有一个,监管一定会看前后通盘的数据来综合评估。和监管沟通时,要掌握时间节点,或评估有没有差异化开发的路径。

  除了MSI-H篮子试验以外,乐普生物还有两款ADC也选择了泛瘤种的篮子试验设计,并进入临床快速入组阶段,希望用“短平快”的方式,快速进入市场,这也给在座的企业代表带来启发和思路,同时确证性试验的考量也非常重要。目前CDE已经通过指南和法规,把近几年的案例和监管审评实施综述性的告诉大家。因此,企业方要在最开始试验设计的时候就进行充分沟通和实施,研发策略,速度,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相信监管方面也会有所创新。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比亚迪成史上首家参加东京车展中国车企 丰田章男:我们必须要赢 日本车运输着幸福

  基金经理们终于在A股面前开始接受止损线日起,公积金将执行“认房不认商贷”

  苹果M3 Mac新品发布会视频由iPhone 15 Pro Max拍摄

  苹果发布新款MacBook Pro及iMac:M3芯片加持 10999元起售

  又一台 2007 年未拆封 4GB 版 iPhone 拍出,成交价 13.3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