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群康招募!癌症、肿瘤、慢性病等患者临床试验招募

您所在位置:首页 > 肿瘤新药

首药控股董事长李文军:造患者吃得起的肿瘤新药2022/3/29

信息来源:本站作者: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量:

  □ “我们始终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可负担的创新药。”李文军说,他的理想是“让中国的肿瘤患者用治感冒的钱治好癌症”。

  □ “我们采取‘交替穿插、多线并行’的研发方式,最大化提高研发效率,并积极与业内知名药企开展合作研发。”据李文军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推动17个在研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 “首药控股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了数个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管线,都是源于我们团队的卓越经验和简单实干的企业文化。”李文军说,公司研发团队是一只高效、团结、创造力强的队伍,核心研发人员稳定合作逾10年。

  作为2022年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首药控股被誉为行业内的“创新机器”。一家成立仅7年的企业,手握22个在研品种,且全部为一类新药。特别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Conteltinib(CT-707),获得了CDE批准的Ⅱ期有条件批准上市资格。此外,还有多个品种获得5项国家“十二五”、3项“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基金支持。

  日前,首药控股董事长李文军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记者发现,首药控股不仅没有想象中“华丽”的研发团队,没有庞大的研发支出,甚至还有一位“不懂行”的董事长。

  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为宗旨,李文军这个“外行人”如何凝聚起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携着“让肿瘤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努力实现把肿瘤逐渐成为慢性疾病”的愿景,首药控股究竟是如何在一步步践行着“造中国患者能够吃得起的一类新药”这个目标?登陆资本市场,暂未盈利的首药控股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立于2016年的首药控股,成立仅仅7年,却手握22个在研品种,其中17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且都是一类创新药。

  尽管公司成立于2016年,但首药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赛林泰医药2010年就已经开始运营,在小分子创新药领域深耕超过10年。李文军介绍说,2016年4月是首药控股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公司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活着”,而是真正进入了发展阶段,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药企,公司的项目也不再对外输出。

  据公司招股书显示,首药控股目前在研产品管线上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瘤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糖尿病等当下最受关注的治疗领域,并且已形成集AI药物设计、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制剂工艺开发、临床研究、运营管理、质量控制于一体的全流程创新药研发体系。

  据李文军介绍,SY-707预计会是首药控股最快上市的品种,现有的临床数据已显示出了其卓越疗效和显著的安全性。该品种预计将在2022年底申报NDA,2023年底有望获批上市,实现初步商业化。肿瘤新药“这是公司自主研发并推进临床和商业化的品种,市场空间超过百亿,有望成为国产前三上市的同类药物。”

  “首药控股是全球第二、国内唯一覆盖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全流程用药治疗的企业,除拥有二代ALK抑制剂SY-707外,我们还拥有首个国产三代ALK抑制剂SY-3505,有望满足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二线、三线序贯治疗需求。此外,公司还拥有首个国产RET抑制剂、第一梯队的WEE1抑制剂等具备前瞻性和显著竞争优势的丰富管线。”谈及公司的在研新药品种,李文军如数家珍。据他介绍,未来,首药控股将重点打造全流程、大病种、多品类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争取每年有2个以上创新药管线申报临床。

  年轻的首药控股宛如一台创新机器,新药管线源源不断地批量释放,其研发效率让产业界叹为观止。这是如何做到的?

  通过与李文军的交谈,记者了解到,高效的研发模式和顺畅的外部合作是公司持续推出多条研发管线的核心原因。

  “我们采取‘交替穿插、多线并行’的研发方式,最大化提高研发效率,并积极与业内知名药企开展合作研发。”据李文军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推动17个在研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6个在研管线由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动临床和商业化,11个在研管线由公司设计优化药物分子,获得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完成部分临床前研究后交由合作研发方进行临床研究和商业化开发。

  创始人李文军早期进入商界是从校办企业开始的,后从事软件服务业,皆做得风生水起。换句话说,他不是科班出身,他不懂药,但却打造出首药控股这个“创新药制造机”。首药控股董事长李文军:造患者吃得起的肿瘤新药2022/3/29

  “医药健康产业,和我早期接触到的教育行业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给他人带来一辈子的福报。”就是这个初心,让他经过周密调研,最终将创业起步定位在和大药厂的研发合作上,其背景是10年前各大药厂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越来越不能满足其产品研发需求。李文军想要做的事是比肩当时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能力,满足与当时各大药厂的研发合作需求,并以此为起点。

  依赖个人的创新注定是不可持续的。首药控股的精神内核是“团队式创新”。“尽管我不是医药专业背景出身,但我团结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这些核心科学家成立了科学委员会,其中云集了生物、药化、药代药动、临床、工艺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我给予了科学委员会充分的自主权,由科学家自主决策,在探讨研究和团队决策中发现最具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管线。”有人评论李文军说,他不懂药,但他洞悉管理和人性,而战略逻辑和组织运营放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共通的。

  “科学技术就像一层窗户纸,若要很幸运地戳破它,首先要解决好科研工作者的户口、孩子上学、住房等需求。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心去琢磨研发,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科研生产力。”这是李文军的原话,甚至在公司的官网上的“创新成果”一栏的最上端,就赫然写着这句话。

  首药控股没有传统意义上豪华的“梦之队”科学家团队,没有人海战术般超级数量的科研团队。“在首药控股,大专生和海归没有高下之分。社会会淘汰有学历的人,但永不淘汰有学习力的人。” 李文军说,首药控股就是凝聚了一群普普通通的做药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热爱药物研发,并彼此信任。公司来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他们只需要培养自己对全球研发信息和趋势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然后心无旁骛地合力创造。

  “个人的力量是加法,团队的力量就是乘法。首药控股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了数个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管线,都是源于我们团队的卓越经验和简单实干的企业文化。”李文军说,公司研发团队是一只高效、团结、创造力强的队伍,核心研发人员稳定合作逾10年。在公司发展的前期,公司研发团队除了进行自主研发外,也积极与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等业内知名药企进行合作研发,借助合作研发的机会,研发团队也获得了锻炼和长足进步。

  而李文军也充分授权科研团队,尽管身为董事长,他把公司最重要的研发立项全权交给科学委员会,不参加立项会议。“我不懂药物研发,也不为天才挡道。在这里(首药控股)科学家们才是决策的主人。一切为了创新,一切为创新服务。”通过身体力行,李文军也证明着在首药控股,没有更胜一筹的身份,只有棋胜一招的本事。或许这正是他所说的,“人对了,事就成了”。

  李文军说,首药控股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中国患者可负担的一类新药,让肿瘤不再可怕。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的周期很长,尤其是创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最终上市需要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阶段、新药申请等诸多流程,短则七八年,长则可达数十余年。

  “目前的创新药临床进度与预期是相匹配的,在公司上市具备更充足资金实力后,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加快临床进度,争取早日将符合患者需求的药物交到患者手中。”

  创新注定伴随着投入和风险,越是原创性的创新,失败的风险越大。自科创板推出以来,国家从资本市场政策层面给予了创新药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允许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通过市场融资支持企业的创新研究。这是创新药行业的极大利好。

  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李文军的身份也在转变。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深知,企业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盈利。盈利了,企业才会存续发展,为国家创造税收,为员工谋取福利,为股东创造价值,实现更多的社会责任。

  但他也认为,企业盈利和社会责任并非矛盾的两面。创新药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行业。“我们始终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可负担的创新药。”李文军说,他的理想是“让中国的肿瘤患者用治感冒的钱治好癌症”。

  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让亏损企业也能凭借科研实力登陆资本市场。首药控股的成功上市就是最新案例。李文军说,上市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而非终点线。后续公司主要精力还是在于集聚人才、推进研发,争取早日把好的创新药产品推向市场。

  “我们将始终怀着平常心与敬畏心,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维护全体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据悉,本次发行定价39.9元/股,投后估值接近60亿元,投前估值仅约44亿元,2020年公司最后一次融资估值即已达到50亿元。李文军也呼吁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能够对创新药企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单纯以短期的财务盈亏数据评价企业,给予中国创新药行业更多耐心和支持。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植入的生物支架,可产生和释放CAR-T细胞来攻击癌性肿瘤。近日在一项涉及小鼠淋巴瘤的概念验证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植入物治疗比传统的CAR-T细胞癌治疗更快、更有效。

  从“靠天收”到“慧”种田,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运用,智慧农业日益成为中国新农人的“金扁担”。

  流光溢彩,星月交辉,环形“冰丝带”造型灵动,22条晶莹剔透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着国家速滑馆。

  科普视频越来越火,如何将受众从“领进门”跨越至“科学素养的提升”,让科普视频从泛泛而谈转为“硬核干货”,从单一输出变为多样互动,记者就此采访了科普博主和相关专家。

  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许多现存动物物种的祖先可能生活在中国云南澄江的一个浅水三角洲。

  “小智、小智,现在变压器过热,该如何查找故障原因?”“可通过测量铁芯接地电流、采用油色谱分析、测绝缘电阻等手段综合判断。”近日,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员工正在使用制度标准智能管理系统AI专家功能查询相关专业知识。

  当前,得益于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赋能,交通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市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美好——交通智慧升级,服务更有温度。

  在建筑生产阶段,岩棉吸音板、不锈钢镜面板等建筑耗材的总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是多少?就建筑能耗而言,建筑的热水、照明、电梯、暖通、天然气、光伏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总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又是多少?

  3月23日,一场动员科技人员踊跃投身大豆科技大会战、助力农民备春耕的动员会在云端举行。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

  在开颅手术中,把一种由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放到大脑上,医生就能精确分辨出大脑的神经核团、皮层功能区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脑功能、降低手术致残致死概率。

  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这是新时代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相关补贴大幅退坡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50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学科学术评价规范研究试点”交出了阶段性成果。试点近一年来,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华医学会五家学会作为试点单位,目前,已分别形成《学术评价规范建议》和《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中国数学会还制定了《数学科研诚信自律公约》。

  在法国巴黎拉德芳斯新凯旋门,游客借助虚拟现实设备参观“永恒的巴黎圣母院”虚拟沉浸式展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物数字化保护模式与法国传统的博物馆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别,法国文博机构数字化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李剑平团队在光学期刊《Optics Letter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空气,推动空气透平发电。看建设周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至6个月,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5至2年。

  据《科学》报道,该基因库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豆类、木薯和热带牧草的“家园”,育种者可以利用这些基因培育出性能更好的作物。

  海南热带雨林是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提出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五项基本要求,即伦理先行、依法依规、敏捷治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