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群康招募!癌症、肿瘤、慢性病等患者临床试验招募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药资讯

思变求“新”聚势共赢:改良型新药开发与临床策略论坛

信息来源:本站作者:发布时间:2023-10-11浏览量:

  承办单位:《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编辑部、沈阳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享融科技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不断深入,研发、质量、法规、监管等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生患者越来越高的临床需求,原研药品尤其是上市较早的原研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亟待完善,于是研究者们不再满足简单的仿制原研,开始致力于二类新药的研发。

  站在风口,中国的改良型新药申报数量急剧上升,市场潜力无限,高端制剂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增溶技术、缓控释口服、胃滞留技术、外用局部给药、长效注射剂技术等多样化的递送技术如何助力改良型新药研发?

  为此沈阳药科大学携手药融圈于2022年11月6日在沈阳香格里拉大酒店共同举办改良型新药开发与临床策略论坛,论坛由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邀请您参加此次论坛,共探改良型新药研发技术与趋势发展。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改良型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药物递送技术及改良型新药开发的难点,解决医药行业研发人员技术壁垒,促进医药行业人员交流。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化学药及小分子天然产物的口服缓控释制剂、长效注射剂、静脉特种制剂等尖端制剂的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

  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曾任国际控释协会(CRS)中国分会第三届主席、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2004-2012 年),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药剂学杂志》主编(网络版)、《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国家药监督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国高被引学者”药学领域 96 位之一、 长效与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药学学报》、 《中国医工业杂志》、《国际药学杂志》编委、辽宁省药学会剂专业委员主任委员、辽宁省教学名师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渗透泵控释技术、3D 打印新技术、静电纺丝新技术等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以及抗肿瘤给药系统、眼用给药系统的研究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近几十项,发表学术论文近四百多篇,其中 SCI 收载近 300 篇,主编《药剂学》、《工业药剂学》、《新药制剂技术》等著作多部。

  1988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200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进修;2003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级项目16项,部、省、市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近年来,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Letters, ACS Nano,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申请专利134项,授权65项,包括1项PCT专利;出版著作13部,主编/主译3部。获新药证书8个,临床批件6个,研发上市的品种近十年累积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用辅料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药资讯,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等药学杂志编委;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包材与辅料监督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开展从分子到剂型的结构药剂学研究、新辅料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给药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皮肤/黏膜给药系统设计与渗透机理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包括:基于皮肤渗透和免疫探究三伏贴经皮给药的穴位增强效应机制;皮肤外用制剂的处方设计和评价;皮肤外用制剂国内外法规比较等。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药学会经皮转给专委会副主委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约10项,主持企业委托课题约30项,协助企业获生产和临床批件7项;发表论文约50篇。授权专利5项。

  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药剂学博士;主要从事药物递送技术相关的高难度创新制剂研发和管理工作。已完成十余个改良新药、仿药项目申报,多项缓控释制剂、难溶性药物一次性通过BE或预BE。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利获授权十余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负责公司的医学、注册事务。从事研发管理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及药品注册经验。

  烟台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曾作为研发负责人承担了10多项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其中包括天然药物1.1类及5类、化药1.1、2.2、4类等项目;在新给药系统:脂质体、纳米粒、脂质微球、胶束、吸入粉雾剂、鼻喷雾剂等剂型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解决制剂分析关键技术难题。曾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各1项。已发表SCI论文2篇,国内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

  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复旦大学EMBA,近14年全球注册经验,10年科学团队管理经验。

  5.《展望未来,谈谈全球改良型药物研发与趋势发展,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

  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药物研发咨询机构、医药科研院所、药检单位和医药高等院校中从事药物研究的相关人员。

  限时免费(人数限制,先注册先得,本次报名为预登记报名,报名审核通过后为报名成功!)

  博志研新是一家领先的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型企业,专长复杂药物制剂(缓控释制剂、双层多层制剂、长效注射剂)、特殊药物制剂(口腔速溶制剂、贴剂、鼻喷剂、儿科制剂)、增溶药物制剂(喷雾干燥、纳米晶、自微乳、包合、胶束增溶)、高活药物制剂(HP DP)、生物递送技术(外泌体、脂质体)等。发展至今,博志研新拥有上海张江、上海临港2大中心及成都临床子公司,3大业务研发中心,助力客户完成高难度药物的全合成、工艺优化思变求“新”聚势共赢:改良型新药开发与临床策略论坛、处方前研究,及复杂制剂、特殊制剂、创新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服务。

  新礼泰药业是博志研新的子公司,在上海临港建有研发基地。新礼泰主要服务范围涵盖小分子原料药、中间体定制及研发一体化服务,可实现快速合规交付的优良服务。新礼泰致力于为全球新药企业提供高效、高质量的CDMO服务,发挥在CMC方面的显著优势,助力客户新药更快上市。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博路356号临港智造园六期E5

  成都润泽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临床研究CRO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位于西部重地成都,这里有众多的以华西为代表的具有较高临床技术水平的GCP机构,地域上又能覆盖中部、西南、西北等整个中西部地区。公司拥有良好的专家资源和核心团队,在临床生物等效性实验、药物I-IV期临床研究、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