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谷官宣!疫情冲击与资本寒冬下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招募
绿谷官宣!疫情冲击与资本寒冬下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招募5月13日,绿谷对外发布公告称,提前终止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商品名:九期一)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
据了解,该研究启动时正值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伊始,临床试验疫情使得全球部分医药企业暂停或冻结临床试验,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就终止原因,绿谷解释称,已启动的融资受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资本市场寒冬环境、特别是2022年初国际局势及疫情加剧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影响未能即刻到位。
4月28日,在第3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线上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建宁在做《对医药经济几大热点的思考》专题报告时表示,2022年前两个月,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仅为2.3%,利润同比下跌17.6%,医药产业下行压力比较大,综合各种因素,南方所将去年年底对2022年医药经济的预测值下调,按照统计局口径,2022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由原预测12.5%下调为10.5%。
GV-971是中国科研团队研发,中国企业绿谷开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2020年4月8日GV-971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下称: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申请获美国FDA批准。
绿谷称,两年多来GV-971国际3期项目在申办方、CRO公司、供应商,研究者共同努力下、在受试者及家属配合下,克服了全球相继爆发严重疫情在中心启动、病人筛选、受试者入组、病人随访等多方面对临床研究造成的诸多困难和不利影响,并获得了阶段性关键研究成果。
目前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已获11个国家/地区药品监管机构批准,在全球162家中心开展了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截至2022年4月26日共筛选1308例,随机入组439例。其中北美入组257例,欧洲入组118例,中国入组64例。
GV-971国际三期多中心临床研究是为期52周双盲+ 26周开放共18个月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其中52周研究为双盲研究。双盲实验是一种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适用于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在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数据被记录完毕之后(在有些情况下是分析完毕之后),实验者才能知道哪些参与者是哪些组的。为此,截至目前,受终止影响,GV-971双盲试验未结束前无法进行疗效评估。
不过,2022年1月21日,数据和安全性监测委员会(DSMB)基于10%受试者随机数据,对该项目的安全性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估结论为“不存在影响继续进行药物临床研究的相关安全性风险”。
对于终止后GV-971国际三期临床研究的安排情况,绿谷称,会严格遵守ICH-GCP法规要求已启动并在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与临床试验相关方,包括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有临床研究者、临床试验机构和各供应商的正式书面沟通和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临床试验提前终止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停止所有筛选及入组工作,对于已入组的受试者,进行告知并召回进行提前终止访视,确保所有受试者的安全撤药并按规定重新启用标准治疗手段,确保受试者完成相应的安全性访视,最大程度保证受试者安全,保护受试者合法权益。
之所以提前终止上述临床试验,绿谷医药科技在公告中称,主要是受疫情、融资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被迫终止。
绿谷称,为克服疫情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为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提供持续资金保障,公司启动了资本市场融资计划,但已启动的融资受2022年初国际局势及医药资本市场寒冬影响未能即刻到位。
而历经2年多国际多中心推进,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今年整体提速、步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短期内产生大量资金需求。同时,基于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展主观认知功能评估的特点和需要,当下疫情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反复暴发造成更多已入组受试者不能定期参与线下访视,脱落率正在呈递增趋势,临床研究质量风险和研究成本逐步增加。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除新冠肺炎以外的临床试验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如在2020年3月份,有报道称,彼时辉瑞已经暂停了多项正在进行的和新的临床试验注册;默沙东也暂时中止了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新研究的启动;礼来也决定在大多数新进行的临床研究上踩下“刹车”,涉及经费规模高达60亿美金。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正常情况下,临床试验病人脱落率都高达30%-50%。疫情期间,全面隔离阻断了研究者与受试者之间的物理接触,患者随访、配药、依从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受此影响临床试验病人脱落率飙升至80%。
对于疫情期间的临床试验,2020年6月7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项目管理团队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在线发表述评文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在研临床试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建议》称,疫情之下,要把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研究者及其他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不能因临床试验的进行而增加他们感染疫病的风险,临床试验的一切工作安排都应以此为前提,必要时暂停或终止部分试验环节乃至整个试验;疫情期间,一般不建议入组新的受试者,除非是随访观察期极短(如1周)的临床试验等。
上述文章还指出,要关注疫情对研究质量科学性的影响,改变入排标准、干预措施和主要终点均会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科学性,不应作为应对疫情的办法。干预措施的实施方式和主要终点的随访方法或许可以有替代办法,但需谨慎评估后进行;若常规访视被迫停止,需及时评估受试者因停药或延迟访视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并安排补救性的安全性随访方案等。
此外,2022年初开始国内多地新发疫情对包括绿谷在内的企业现有院内处方产品的市场渠道造成冲击,对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2019年12月,GV-971获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2020年1月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其中,所谓“附条件批准”是国家药监局为“鼓励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药物创新、加快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上市”的国家政策,由于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治疗手段较少,GV-971附条件获批上市符合国家药监局所规定的“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相关要求。
2021年12月,GV-971进入医保,价格由原每盒895元降至296元,降幅超60%。2022年3月开始,中国多地出现疫情,多个大城市都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绿谷所在城市上海疫情较为严重,这也严重直接影响了GV-971的院内销售。有专家指出,美国FDA、欧洲EMA关于疫情期间临床试验的指导方案,其中有关于远程访视的方案,但是不适用阿尔茨海默病等大脑认知精神类疾病的评估。
实际上,进入医保的产品放量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一般要经历试药招募在各省医保挂网,医院准入(科室提单,医院药事会),一般当年开始初步放量,要经历一段时间和过程才能让患者可及,很多好的产品多进入医保后第二年放量。
如达格列净片,执行医保时间为2020年1月,2019年的销量为48.3万盒,约计2.36亿元,2020年销量为486万盒,约6.95亿元,2021年销售了1166万盒,约15.24亿元;脑心安胶囊执行医保时间同为2020年1月,2020年销量为9.45万盒,469.6万元,2021年销量为30.2万盒,约1500.3万元。
进入医保的GV-971短时间无法放量,而绿谷其他产品因为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降价等因素,也使其营收大幅受到影响,无法对GV-971国际3期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除了GV-971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也是绿谷的主要核心产品之一。2020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均降价50.64%,并首次设立了目录内药品降价谈判,早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也在列。据米内网2020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丹参多酚酸盐销售额近5亿元,较之前一年下降22.11%。
实际上,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中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障碍、MCI等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呈现多发、加速增长趋势。认知障碍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现有认知障碍患者5300多万,其中痴呆患者达1507万,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为3877万。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贾建平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发现,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人每年要花费12.4万元,社会总花费超1万亿元/年,其中直接医疗成本占总额的32.51%,AD药物治疗费用仅占约7%,其他为相关直接医疗支出,间接医疗支出以及照护成本,重度患者支出更高。
认知障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着每一个家庭,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减缓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0年发布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认知障碍科普知晓率达80%,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明确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
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开展失能(智)预防与干预工作,减少、延缓老年人失能(智)发生。实施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制定《国家应对老年痴呆行动计划》,推动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干预试点工作,建立老年痴呆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综合防控机制。
目前,我国仅有五种药物获批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且这些药物只能短期控制症状,并不能延缓疾病进程。针对明确病理机制的药物的长期缺乏,导致疾病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葛延风研究员表示,构建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控体系,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关公共卫生及医、养服务政策,同时,还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是相关药物和技术手段的研发及引进、应用,以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形式,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
不过,多年来,很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但新药研发九死一生,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更甚,其开发难度更大。
此前PhRMA(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1998—2017年期间,全球已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在临床中失败,临床失败率高达97.3%。其中,有40%在早期临床(0期、Ⅰ期、Ⅰ/Ⅱ期)失败,39%的在中期临床(Ⅱ期、Ⅱ/Ⅲ期)失败,而18%的在后期临床失败。包括辉瑞、强生、礼来、罗氏、默沙东、阿斯利康等在内的国际制药巨头纷纷在临床试验阶段遭遇失败。
实际上,自2003年美金刚上市以来,基于症状改善类药物的临床价值有限,目前医保目录内神经递质类的药物只是改善症状,副作用明显,长期并不能延缓疾病进展,患者认知功能仍持续恶化,从这个意义上,全球老年痴呆不论从新药研发和临床需求都指向能够有效针对病因,病程改变类治疗药物。围绕主流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聚集等主流机制假说上的累计研发费已达约6000亿美金,但纷纷失败,全球在研的病程改变类药物还有300多个正在继续开展临床试验。
2021年4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教授菲利普·谢尔滕斯(Philip Scheltens)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专题研究中指出,全球已上市AD病程改变类药物仅有两款:甘露特钠和阿杜那单抗Aduhelm(aducanumab),后者也是通过附条件加速审批在美国上市。
如4月22日,Biogen(渤健)宣布已经通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决定撤回其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Aduhelm(aducanumab)的上市许可申请(MAA)。在与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进行交流时,该机构指出迄今为止提供的数据不足以支持EMA对Aduhelm的上市许可给予积极意见。2021年6月7日美国FDA基于临床替代终点(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水平)附条件批准Aduhelm上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方面不断受挫,但仍有企业继续推进研发中。如在不久前,CDE官网显示,礼来制药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Donanemab首次在国内申报临床。去年10月末,礼来已经向FDA滚动提交该药上市申请。Donanemab由礼来开发,是一种靶向被称为N3pG的修饰化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在研抗体药物,此前已经在2021年6月获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
与此同时,绿谷表示,虽然目前对上述国际3期项目终止,但一旦有机会仍将重启,围绕GV-971独特作用机制和长期疗效价值开展更多深入研究,GV-971上市后已相继进入各临床指南及共识,更多医生用药经验提升将有助于推动对该新机制药物临床价值的挖掘。
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以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性退化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截至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是处于尚未明阶段,这对药物研发带来了很大挑战,也正如上述多起前仆后继的失败案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疾病仍需要进行长期探索,也有很长的研发周期,对于相关药企的研发,应从科学的视角进行判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择医咨询 留下你的信息,择医老师一对一指导你!
- > 临床试验招募搜狗搜索与向日葵儿童达成战略合作 开创儿童癌 2022-05-14
- > 群康临床试验招募临床试验招募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 癌 2022-05-14
- > 京东健康深化上游品牌合作 打造癌症早筛全流程服务2022年5月 2022-05-14
- > 群康临床试验招募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自曝其食道疾病恶化临床 2022-05-14
- > 临床试验招募New Atlas:研究预测与新冠大流行有关的诊断延误 2022-05-14
- > 群康临床试验招募刘静得癌症怎么回事?小欢临床试验招募喜刘静 2022-05-14
- > 临床试验招募日本歧阜市错发癌症检查通知 致使一女子错过医 2022-05-11
- > 2020年全球超过741万例癌症病例与饮酒有关22/5/11癌症资讯 2022-05-11
- > 癌症资讯VOGUE时尚网 2022-05-11
- > 基因测序帮助观察癌症发展可能性-癌症资讯 2022-05-11
- > 人瘦好处多降糖降压更聪明远离癌症和早亡 一周资讯2022/5/11 2022-05-11
- > 结直肠癌的这些疑问有了明确答案丨一周资讯癌症资讯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