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为重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组织再生修复治疗新思路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18日电 (记者 许婧)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左为教授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李时悦教授团队,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戴晓天教授合作,14日在全球顶级转化医学刊物《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为包括慢阻肺在内的各类重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组织再生修复的治疗新思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一类重大的肺部损伤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数以亿计。病情中度以上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影响,而进展为重度和极重度之后,患者往往可因肺脏结构大面积损坏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
目前慢阻肺治疗方法主要以减轻气流受限为主,但这些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未能真正有效地再生修复受损的肺组织或提升肺脏换气功能。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基于干细胞的新的再生医学方法,以期为慢阻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这篇题为《移植自体P63阳性肺前体细胞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全球首个P63阳性肺前体细胞(P63+ LPC)移植的一期临床安全性及疗效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细胞转录组特征分析,证实P63+ LPC移植具有提升肺换气功能的潜力。
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全球慢阻肺诊断标准(GOLD)下II~IV期慢阻肺的患者且弥散功能指标(DLCO)小于80%的患者,其中绝大多数受试者为重度或极重度慢阻肺患者慢性疾病。研究共有20名受试者完成了试验和随访,包括接受标准治疗(SOC)的3名对照组受试者和接受标准治疗+细胞治疗的17名受试者,两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相关研究团队介绍慢性疾病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为重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组织再生修复治疗新思路,本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正式发表的基于肺脏再生机理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观察到P63+ LPC细胞治疗表现出远超过传统慢阻肺标准治疗方法的潜力。目前,该前体细胞疗法已于2020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药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分别用于慢阻肺II期(CXSL2100091)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II期(CXSL900019)注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价自体P63+LPC肺内移植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左为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李时悦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戴晓天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宇嘉博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孟自力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明副主任医师、吉美瑞生上海超级器官研发中心周悦青博士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迪非博士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另一资深作者吉美瑞生张婷博士亦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吉美瑞生(Regend Therapeutics)作为项目申办方,为本课题提供了主要的研究经费。
此外,该项目团队还部分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技术药物国家创新中心“揭榜挂帅“项目及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经费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