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群康招募!癌症、肿瘤、慢性病等患者临床试验招募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临床资讯 > 慢性疾病

呼吸道传染疾病扎堆来袭: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信息来源:本站作者:发布时间:2023-12-14浏览量:

  呼吸道传染疾病扎堆来袭: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感染的关键11日上午,林女士带着4岁多的大女儿来到南宁市青秀区一家医院儿科就诊后发现,两个住院区一个床位都没有,连走廊坐号都排到了倒数第二个。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南宁市内多家医院的儿科患者突增,支原体肺炎、新冠、甲流、乙流等呼吸道传染疾病扎堆来袭。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病科四病区副主任医师李纬、儿科副主任医师马雪青、全科医生唐早梅提醒:做好个人防护、科学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马雪青介绍,今年的流感季来得比往年早,从9月份开始,四医院的儿科门诊量便呈上升趋势,因为经常在深夜接到高烧不退的患儿,24小时“在线”的儿科急诊,也根据就诊人数情况增派值班医生轮班。进入11月后,高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慢性疾病、腺病毒等引起的疾病。

  市民罗女士1岁6个月的孩子在周日当天还跟着父母露营,结果11日凌晨5时许开始高烧不退。李女士的女儿今年1岁9个月,周日的白天还跟着家中老人去公园玩耍,结果当晚发烧加呕吐,直到早晨6时许仍未退烧。当她们分别来到医院就诊时发现,类似病情的幼儿还真不少。

  医生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也更易出现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就是同时感染2种以上的病原体,临床上的“混合感染”多数以病毒、细菌、支原体的组合为主。

  当孩子发热或发热伴有咳嗽症状时,是否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马雪青表示,家长首先要区分年龄。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如出现明显发热,不管有没有呼吸道症状,都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当出现高热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但没有其他全身表现时,建议家长先居家观察,使用对症药物,因为频繁跑医院容易增加孩子交叉感染的几率。如果发热大于3天,或持续发热,或发热时精神不佳,或发热时伴有剧烈咳嗽、喘息、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呕吐、抽搐、纳差、脱水等之一的,应及时就医。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全科医生唐早梅提醒,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流感暴发疫情。

  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如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6月龄~5岁儿童;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以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对于高危重点人群,若无禁忌,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虽然疫苗接种不能够杜绝疾病感染的可能性,但能够降低病毒感染后的严重程度和重症风险;注意保护和提高免疫力,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当运动,充足而均衡的营养,多饮水,戒烟、限酒。

  唐早梅介绍,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通常可维持6~8个月,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获得对抗流感的持续的免疫力。

  不少宝妈都有与病毒“战斗”的经验,从孩子的生病体征中判断是否患了支原体肺炎,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不会随便用药。马雪青提醒,现在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有助于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

  据悉,目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开展的“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项目可以实现支原体肺炎早诊断。怀疑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的宝妈可以带孩子前往检测,市四医院这项检测每周一至周日均可进行,上午10点前采样,下午5点前可出报告。

  对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来说,在早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及时针对性用药很关键,可以防止转为重症。高危人群若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黄痰等表现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测病原、正确用药。

  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风,高危人群在密闭空间内戴好口罩,都是减少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结核病科四病区副主任医师李纬提醒,预防呼吸道传染需要从日常做起、从自我做起。

  12月9日,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政策解读。指明,科学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认真总结新冠疫情防控中科学佩戴口罩的经验做法,结合不同时期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和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需要,研究制定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指导公众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防控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情形,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慢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米,下同)时应佩戴口罩,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

  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或场景,例如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应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如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

  防止公共服务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保护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免受感染。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人流量较大或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区域或场所时,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厢式电梯等,由于场所内人员密集、通风不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容易引发疾病传播扩散。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大,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

  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形或场景,例如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