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表明:慢性病成为我国国民健康头号杀手
最新数据表明:慢性病成为我国国民健康头号杀手我国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形势非常严峻。4月22日至23日,“第一届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食品产业创新论坛”在广州举行,相关专家发出了关于我国慢性病发生发展形势的警告。据了解,论坛的主题是“食品医药·生物制造·健康产业”,一方面总结食品医药及生物制造领域基础理论前沿及最新发展技术;另一方面立足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关注工业应用过程中绿色生物制造的焦点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谢明勇表示,我国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形势非常严峻,最新中国居民健康普查统计显示,我国各类慢性病人已经超3亿人。慢性病成为我国国民健康头号杀手。2019年,我国每年死于慢病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已经呈井喷趋势。最新数据还显示,我国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1.61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胃肠病患者达1.2亿,2000万人患有糖尿病,每年新增癌症病人170万。
值得关注的是,慢性病与膳食结构紧密相关:2017年全球1100万人因饮食不健康而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2%,排名第一。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发布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谢明勇认为,合理的膳食结构对预防慢性疾病至关重要。要坚持食物多样性,要尽可能做到谷类为主、合理搭配、吃动平衡、专吃蔬果、适量吃鱼、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足量饮水,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同样提出,膳食是除遗传外第一大影响健康的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食物因素每年导致全球1100万人死亡,其中中国占了300万人,主要原因之一是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而植物蛋白部分替代动物蛋白的健康成效,在大数据人群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因此,未来科技工作者们的责任和担当是如何研制出使人更健康、使地球更健康的未来食品。
陈坚指出,未来食品核心内容包括几大因素:植物基食品;替代蛋白;食品感知;神经生物学、精准营养等。而发展未来食品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吴清平则提到,微生物危害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污染后产生毒素难以从源头有效控制。在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存在着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核心种质和系统组学大数据缺乏;高毒力残留基因型 (HVPG)危害与传播规律不清;高通量靶向HVPG检测和控制技术与装备亟须突破;不同食品行业的HVPG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等关键问题。
本次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慢性疾病,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食品学会承办,清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协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