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各科医生给出疫情期间最重要的100条医嘱每个人都应该听听!临床试验招募
慢性疾病各科医生给出疫情期间最重要的100条医嘱每个人都应该听听!临床试验招募慢性疾病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多家医院10余个科室的专家,总结了100条疫情期间的健康建议。相信一定可以帮到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医通”(ID:jingyitong_kefu),原文首发于2020年2月27日,标题为《各科医生给出疫情期间最重要的100条医嘱,每个人都应该听听!》,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电子体温计往往测不准,使用水银温度计之前需要擦干腋窝,避开饭后、活动后、心情激动时,在平静状态下测量,另外,女性排卵期体温比正常升高0.5℃是正常的。
体温大于37.3℃,如果是年轻人,没有基础疾病,小于38℃,不伴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的话,可以在家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大于38℃,或者伴随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来发热门诊就诊。
如果是老年人,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支架术后、肿瘤、慢性呼吸疾病等等慢性基础病的,体温升高至37.3℃以上建议来发热门诊就诊。
如果您近14天去过湖北,或者和湖北来的人有密切接触,例如一起吃饭、一起打牌、一同居住等等,或者和确诊“新冠”病人有密切接触,又或者身边有3个人同时出现发热时,体温37.3℃以上应去发热门诊就诊。
呼吸系统小毛病,例如受凉感冒出现咳嗽、咽痛、有点胸闷、似乎有点胸痛等等,程度不严重,持续时间小于1周,可先在药店买点对症的药物。
如果症状比较重,例如近几天突然出现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咳大量黄痰等等,建议预约挂号就诊。
一些不着急复诊的情况,例如肺部结节的变化、肺炎吸收的情况等,这种情况推迟几个月随诊,等疫情过去再来复诊没有关系。
如果是慢性肺病患者,最近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咳黄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咯血等等,建议预约挂号就诊。
呼吸科的老病号,如慢阻肺、哮喘、肺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复诊开药尽量让家属代劳,就近社区开药,没啥病情变化就别来医院看病。
①不伴有明显症状的“眼红”可能只是轻度结膜炎或结膜下出血,可以暂缓就诊。
② 眼红痛伴视力明显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内炎症,需及时就诊。
③ 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如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视力骤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渐扩大等,要及时就诊。
肿瘤患者抵抗力低,特别是治疗期间的患者,属于高度易感人群,因此要比一般人群更严格的做好防护措施。
除了肿瘤患者,同居照料的家属也要做好防护,做好外带物品的清洁消毒,勤洗手,及时清洗衣物。
疫情期间居家需要每天开窗通风,肿瘤患者要特别注意通风期间的保暖,不要因通风着凉。
肿瘤治疗情况很复杂,瘤种、分期、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患者身体状态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患者及家属做任何决定前最好都联系主管医生寻求建议。
疫情期间在肿瘤治疗在许可的情况下要从简,例如辅助化疗的可以选择单药化疗,分期偏早的可以暂时不化疗,疾病稳定的可以维持治疗,需要术后随诊检查的可以延后。
特殊时期尽量在当地治疗,我国各地医疗技术有差异,但也不是差异大到不可接受,还可以利用很多平台寻求治疗指导,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
在疫情期间除了注意防护外,肿瘤患者要保持饮食均衡,加强营养摄入,适当活动,保持体力。
肿瘤患者不要到人多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或反复到医院,开药等可以让健康的家属协助,避免长时间逗留医院。
肿瘤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家属也要与肿瘤患者多交流,减少患者在疫情期间接收过多负面信息。
慢性疾病,遵嘱用药。在未经许可下,不可随性调整服用的剂量、频次、服用方法。
老年人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用药,可由家里健康的年轻人前往附近社区医院代其开药,注意携带好必要的证件和原处方。
疫情期间就医不便。您可以自行选择非处方药对症处理,但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
对于一些新发的严重症状,如突发剧烈呕吐、昏厥等,则不建议患者自我药疗,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仍需到医院明确诊断。
用药期间,如果遇到自认为是由于药物导致的不适,且不能忍受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建议您先行停药。并且为了不耽误病情,还要尽快寻求医生、药师的帮助。
药品存放不当,不仅会失效,甚至导致一定的毒副作用。您需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对于过期药品,坚决丢弃!
购买药品,请注意购药渠道的正规性,不可轻信上门推销、不知名网络平台、网售低价药的信息。
药品的使用,不同于一般商品。合理用药,才能保障您的身体健康。疫情期间,更需要您认线. 遇到用药问题可线上咨询
如遇到问题,还请您寻求医生、药师的帮助。可以先进行线上咨询,在医生或药师建议下决定是否有必要去医院调整用药。
1岁以内小宝宝以奶为主,条件允许应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情况下可添加配方奶粉,每3-4小时喂养一次,由少至多逐渐添加辅食。
1岁后的儿童逐渐转成3餐辅食,2-3餐奶,每日配方奶500-600ml。
2岁以后的儿童每天保证奶量300-400ml左右。饮食多样化,注意蛋白质,蔬菜水果以及谷物类食物的摄入,做好荤素、粗细搭配。
保持厨房干净整洁,不跟孩子共用餐具,喂食时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过后喂给孩子。餐具要定期消毒。
看护人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再接触儿童。不要对着儿童咳嗽、打喷嚏。喂母乳时要洗净手,可佩戴口罩并保持局部卫生。
如果尿蛋白转阴处于缓解状态,普通饮食即可,慢性疾病无需低蛋白低盐饮食。可当地医院复诊调整用药。如果激素用量已很小,如泼尼松或甲强龙2片或1片隔日应用,可暂时维持治疗,待疫情结束后复诊。
应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者,当地复查调整用药。如果仅有尿检可见红细胞,少量蛋白尿,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特殊药物应用,可择日门诊复查。
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色混浊甚至发红。可洁净容器如矿泉水瓶留取小便至附近医院(附近社区医院即可)化验尿常规,确诊后抗感染治疗。
肾脏疾病如有水肿、少尿,持续肉眼血尿,高血压(可能表现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抽搐)或新出现其他不适需要至医院就诊。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擅自停用,如无药不方便医院就诊附近药店应有售。无特殊情况,足量每日应用(泼尼松2mg/kg,最多60mg(12片))最长8周即需要就诊减量。
除了急性心梗和急性左心衰等少数急危重症,疫情期间,大部分慢性心血管疾病都不急于定期复查。复查也应遵循就近原则,基层或社区医院都可以完成。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坚持用药治疗,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不能擅自减量或停药。
做完支架的患者,如果手术顺利,没有再次出现做支架之前的那种胸闷、胸痛,则也不急复查,等此次疫情过后复查都可以,支架后常规检查在基层医院和发达社区医院都可以完成。
家中没药了一定及时就近补充。当地医院或社区医院如果没有同种药物,可以用化学名相同的其他厂家药物代替。
高血压患者每天要坚持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只要没有大幅度升高或波动,疫情期间非急症应减少就诊次数。
如果血压监测不理想,可以先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咨询心内科医生,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复诊调整用药。
心血管病患者在清淡饮食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如鱼肉、蛋、奶,以及新鲜果蔬的摄入,提高抵抗力。
过度紧张焦虑也可能会诱发冠心病患者的不适。要保持积极心态,保证睡眠质量。
冠心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慌、喘憋等,或老症状出现了明显变化,比如心绞痛变得更频繁、程度更重等,需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出现了持续不能缓解的情况,需要及时拨打120。
心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现了发热,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应该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口服中药、中成药的患者,饮食要少油少盐、少葱姜蒜、荤素搭配、品种丰富,不要吃绿豆、不要饮浓茶。
疫情期间,扎针、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类治疗建议暂停;药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熨帖、艾灸等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居家治疗。
艾灸穴位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在家中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情况下,用艾条熏屋子也有所助益。
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需要依靠长期口服中药稳定各项指标水平的,一旦停药会出现病情波动或进展者,可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可在家自己进行穴位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关元、气海、大椎、肺俞、肾俞、三阴交、涌泉等。
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严重胸闷、呼吸困难,剧烈的疼痛、眩晕、呕吐、腹泻、出血,应及时就医。
内分泌科常见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脂代谢异常、甲状腺疾病,比较少见的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大多数都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疫情期间病人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并要做好自我的指标监测和症状记录(比如末梢血糖自测)。
必须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时,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配合体温检查,手部勤消毒。避免过度担心或焦虑。
就诊前的准备,提前预约挂号,按序就诊,这样可以减少聚集,降低风险。就诊时带齐近期病历、就诊记录、化验单、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就诊前可以利用医疗平台,线上询问内分泌专科,请医生帮您判断是否必需到现场就诊。
内分泌疾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只要病情稳定,没有明显或大幅度波动,在疫情防控时期非急症应尽量减少门诊就诊次数或暂缓就诊。
如果需要到门诊开药,例如降糖药等,可以选择社区等医院就近取药,不必到人员密集的大医院去。
防疫期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病情平稳开药周期可适当延长,就诊时可与医生咨询,可适当减少就诊次数。
已患有甲亢的病人,如果出现症状加重,继而出现高热(一般高于39℃),心率加快(一般高于160次/分),伴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出,恶心,厌食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持续大于13.9mmol/l,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要及时就诊。特别是空腹或餐前血糖大于16.7mmol/l时,必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患有内分泌慢性疾病等基础病的人,如果出现发热伴乏力、干咳等症状,您需要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不要直接到内分泌等专科就诊。
疫情期间部分产检可以适当推迟,有些监测项目如胎动计数、血压测量和体重监测,孕妈妈可以在家中自己做并记录,在下次产检时带给医生。
从孕28周开始孕妈应每日早中晚各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计数胎动1小时,正常情况下,3小时胎动次数相加×4>30次,每天胎动的次数相差不超过50%。
应每周测量一次血压,若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等情况应随时测血压,并记录。
每周选择一天测量晨起空腹体重,并记录。测量体重时应尽量穿相同的衣物,不穿鞋。
避免熬夜,三餐规律,营养均衡,并在三餐后休息半小时,随后散步20~30分钟。即使不能外出,也应于家中适当活动。
在家中自行监测期间,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流液、胎动不好、血压超过140/90mmHg,或出现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头痛、抽搐等,不能等待,必须立即去医院,急诊就诊。
已建档孕妈妈可直接在您以往产检的医生出诊的日子,到门诊找到您的主诊医生,他(她)会根据您的情况帮你加号、约号或提供相关建议。
疫情期间,孕妈要学会调整心情,不要总有负面情绪,遇到问题可以多和家人倾诉、讨论。
精神分裂症需长期维持治疗,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波动甚至复发或出现撤药反应。建议遵医嘱服药。
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疗效和副反应都可能不同。擅自换药有可能导致病情波动。不建议您自行换药。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处方后在医院购买。如果既往没有看过病,或没明确诊断,或目前没有服药,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精神障碍患者并不比普通人更容易被感染。只要进行规范防护,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很低,所以不用过度焦虑和害怕。
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您需要及时带患者到附近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后是可以去医院复诊的。没有明显的波动也可考虑暂按原医嘱服药。病情有波动或者家属认为患者病情加重时,尽量去医院复诊为宜。
建议各位家属暂缓面对面的探视。您可以选择远程视频探视,同时病区也会定期安排患者打电线. 饮食要多样、粗细搭配
谷类富含B族维生素,可以改善情绪。每天吃新鲜的水果可以保证VC的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尤其是香蕉,富含生物碱,可以振奋精神、提高信心。
目前门诊和住院服务正常,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为减少交叉感染,从严管理。患者如必须来院就诊,请提前预约挂号。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不要过度紧张,没到非要就诊的情况就不要去医院,能待在家里就不要出门。加油!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那么如果出现了口腔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呢?哪些比较急?哪些可以暂缓?在家又该如何处理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医通”(ID:jingyitong_kefu),原文首发于2020年2月27日,标题为《疫情期间,出现口腔问题该如何应急?》,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如果发生牙源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头颈部肿胀,伴明显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排除新冠感染等因素后,再及时前往口腔急诊进行处理。
如果是牙髓失活的治疗,也就是“杀神经”治疗,一般封药时间在两周内没什么问题,但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以免发生失活药物溢出、周围软组织或骨质的损伤。如封药时间过长,慢性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取出。
如果是根管治疗,在封药期间患牙无异常情况,可以封数周或数月,待疫情过后再预约择期复诊治疗。
如果是龋坏(蛀牙)达到深龋水平,进食可能会有刺激性疼痛,此时应减少患侧牙齿咀嚼,并在进食后用牙线、漱口、冲牙器等方式保持龋洞内的清洁。
如果是牙髓炎症以及根尖周炎等导致的疼痛。疼痛较轻时可自己服用头孢类或甲硝唑等抗生素观察,看是否能缓解(要注意是否有药物过敏);
如疼痛较重,持续性自发痛,夜间痛等,药物无法缓解,则需要及时到医院急诊做应急止痛的简单处理。并在疫情结束后及时检查与彻底治疗。
肿痛严重时可以先尝试服用抗菌药物。常规可用阿莫西林、红霉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奥硝唑)。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如无法缓解及时急诊就诊。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减少使用松动牙咀嚼,若疼痛不明显则等疫情解除后再前往医院检查处理。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日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邻面清洁工具,可以等当前疫情解除后再到医院复诊。
如果只是单纯的牙龈出血建议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和漱口,可以配合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及时清理牙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龈炎症,待疫情结束后再就诊处理。
首先要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其次避免辛辣等食物刺激,保持口腔清洁也很重要,同时可以应用淡盐水或康复新液含漱,口炎清口服,外用溃疡散等观察,待疫情结束后再到黏膜科就诊处理。
智齿发炎肿痛时可以先尝试服用抗菌药物。可用头孢类抗生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奥硝唑),并配合淡盐水漱口。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如无法缓解,可及时急诊做消炎处理,待疫情过后择机拔除。
如果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则需要就诊急诊检查处理,必要时需要破除修复体或者牙冠咬合面钻洞开放引流,以缓解炎症肿胀的压力。
疼痛缓解后建议待疫情结束后再预约去医院完善牙体治疗的处理,但也不排除需要拔牙的可能。
不要自己将牙冠戴入口内,以免出现勿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要不疼痛,建议暂缓处理待疫情结束后预约去医院处理。
可以自行减少佩戴假牙的次数和时间,例如仅吃饭时佩戴,尤其午睡和晚上不戴用,等待疫情结束后在去医院处理。
如出现义齿创伤性溃疡,可以停戴义齿;待疫情结束后和主治医师预约去医院处理。
注意认真刷牙、勤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则可以延迟拆线。如出现缝线自行脱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义齿修复后的患者和种植牙是属于择期口腔治疗,如无不适症状,完全可以等疫情结束后在前往医院就诊。
材料脱落暂时不会对种植牙产生较大影响,但一定严格保持口腔卫生,等后期复诊时由医生重新填充即可。
如果是刷牙时结扎丝勾出刮嘴,可使用末端圆钝的物体比如筷子末端将刮嘴的结扎丝按压到弓丝下方。
对于末端的颊管为了避免误吞建议取下,过长的弓丝可用剪刀剪断或使用黏膜保护蜡。
若疫情期间出现短暂的可复性的牙齿疼痛,例如隐形矫治器更换新牙套等,可自行缓解,无需前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