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招募人才资讯速递(第33期)《“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为卫生健康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广东多地出台新政促进产业发展优化服务;上海静安强化对精准服务,资讯
日前,《“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印发。《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0人,将“十四五”期间培养造就一批卫生健康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医学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作为规划的重中之重。
上海市静安区近日发布“静安人才新政15条”,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静英’人才行动计划”“持续优化人才交流平台建设”“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组织保障”四大板块。
山东青岛市面向海外留学生招募“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就读于国(境)外著名高校的山东籍在校学生可申请。入选的同学可优先参加青岛市举办的创新创业辅导活动,并获得青岛市知名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机会等,对于介绍推荐高层次人才到青岛市工作的,还可给予10万元-50万元的引才奖励。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建强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干部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健康资讯建设勇担使命责任、善于创新创造的时代新军,包括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强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内容。
8月15日,科技部、财政部公布近期联合制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患者招募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行动方案》共10项具体行动内容,其中,在加大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力度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企业家的战略引导和服务,举办企业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研讨班,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支持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推动企业招收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扩大企业博士后招收规模,鼓励企业吸引更多海外博士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加强对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支持。支持企业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等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加快落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实行特殊工资管理政策。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研究评估并适时推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试点政策。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160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0人、每千人口药师(士)数达到0.5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增长到120万人。《“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发布将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为首要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以引领医学科技领域创新和解决生命健康领域前瞻性、战略性问题。
《规划》要求,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传染病防控等医学前沿领域,培养和发现一批具有深厚科学素养的科学家。重点支持培养一批长期在医疗卫生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能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症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规划》提出完善培养开发、流动配置、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四方面的机制,扩大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自主权,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结构,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允许公共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可通过医防融合以及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等。
近日,“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政策体系重磅发布。该政策体系简称“1+1+N”,即《福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行动计划》和13份“N”系列专项政策,是福州市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重要举措。政策打通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通道,对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实行“同等认定条件、差异化支持”;政策通过将各级人才项目、头衔纳入认定条件的办法加以整合,以解决人才“帽子”较多的问题;政策着力破除人才评价“四唯”倾向,突出对人才能力、业绩和贡献的考量,同时赋能放权用人主体。福州市持续巩固深化闽都英才卡人才服务品牌,按照国家、省、市不同层次人才,设置4个层次服务标准,优化拓展30项人才专属服务内容,并形成对标对照体系。
8月16日,郑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原科技城相关规划。其中提到,该市计划5年新引进100万青年人才,并通过人才公寓建设、人才奖励措施、城市综合体打造等方式,留住人才,为人才服务。据介绍,郑州市以郑东新区全域260平方公里为支撑,将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制定《中原科技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城,建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综合研发功能区。
郑州聚焦“五年新引进青年人才100万人”目标,出台《实施“郑州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从人才激励、创业扶持、创新金融、生活补贴、社会化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人才,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
近期郑州又研究出台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针对年收入40万元以上优秀人才,按照纳税人在市区两级的实际经济贡献奖补,奖励力度优于同类地区。同时,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郑州将利用2年时间高品质建设40万套人才公寓,高水平打造青年友好型社区,今年完成约20万套人才公寓筹集工作,其中在中原科技城范围内完成2万余套,为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近日,山西省印发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方位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通过规范管理稳定人才队伍,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支持范围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中符合条件或国内外引进的创新群体。优先支持支撑条件良好、产学研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国内外合作、结构合理和运行稳定的人才团队。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要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或开展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要聚焦信创和大数据、半导体与新材料、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化应用、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按团队整体水平和建设层次,分为领军人才团队、重点人才团队和青年人才团队。《实施办法》提出,人才团队专项经费实行包干制,经费的申请与支出要科学合理。山西将根据人才团队的建设层次和研发活动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资助,一个支持周期为3年。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制定出台《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通过创新实施“四大工程”(即政策迭代升级工程、“筑巢强基”工程、创新引擎驱动工程、科创生态提质工程),系统搭建“一心两城一院八基地”平台体系,全面塑造鄂尔多斯人才集聚、创新策源、产业迭代和科创生态新优势,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人才科创高地。
鄂尔多斯计划3年时间内,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0万人,引进培育50个以上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自治区级以上研发机构280个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上海市静安区近日举行人才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建设静安高水平人才集聚区的实施意见》,即“静安人才新政15条”,旨在进一步打造一流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高品质生态,强化对人才的精准服务,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关键小事”。
此次人才新政以“静悦远来、安聚英才”为主旨,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人才体制机制优、行业高层次人才引领强、产业人才集聚效应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浓、人才生态环境好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静英’人才行动计划”“持续优化人才交流平台建设”“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组织保障”四大板块。“‘静英’人才行动计划”共推出6个子项目。
项目针对静安区产业特点,优先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在静安落户和发展。同时,静安区设立海外人才交流服务站,大力推动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进程;深化拓展各类人才平台载体,结合静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不断深化拓展各类具有静安特色的人才交流互动平台载体。
在“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方面,静安将依托“静安人才服务”公众号和“一网通办”平台,做优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人才安居房源筹措机制,持续增加房源供应规模,加大人才租房补贴力度和受益人才范围;开展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优化完善人才体检、疗休养、体育锻炼、文化赏析等服务保障项目。静安区打造的智能化、个性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云平台“静安才管家”也于近日正式对外发布,致力于为优秀人才提前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助力企业引才留才。
8月12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三本行动方案白皮书,分别介绍了新片区在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和人才三个领域2022年到2025年的行动方案和发展目标。《临港新片区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临港新片区要打造“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桥头堡、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承载地”,对标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韩国京畿道。
《临港新片区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到2025年,临港将引进建设8家以上对标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支持不少于100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增认定不少于10家临港新片区创新联合体、不少于300家“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5家具备成熟孵化和加速经验的服务机构,至少与30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临港新片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加速人才集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新增各类住房约1200万平方米、约16万套;建成交付中小幼学校23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不少于3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在南汇新城镇实现机构养老服务向常住人口全面覆盖;商业设施总量达到约100万平方米;主城区中运量公交实现全覆盖。
此外,临港新片区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支持资金,投入不少于30亿元,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安居等的支持力度,包括缩短人才引进和落户的等待期;建立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普惠扶持与重点支持并重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人才租房补贴、前沿产业人才安家补贴、优秀人才购房补贴等相互衔接。
8月17日,罗湖区“i才惠企”服务季启动暨“1+10+N”人才服务体系发布会举行。本次服务季汇聚28个部门人才服务资源,开启84场人才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爱才惠企政策一本通和“1+10+N”人才服务体系。
罗湖聚焦“产业引领、服务升级”,积极打造“菁英人才计划”2022升级版,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双轮驱动,制定《罗湖区爱才惠企政策一本通》,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1+10+N”人才服务体系中,“1”即以数字化改革打造线上线下贯通的全体系人才服务平台;“10”即以用户思维做好人才专属服务,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医疗健康保障、父母颐养保障、创新创业赋能、政务直通赋能、金融保险赋能、交通服务提升、文体素质提升、研修成长提升等10大服务升级行动;“N”即以市场化理念凝聚多元人才服务合力,紧紧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人才提供N项个性化、精准化需求定制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环境。
8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共同印发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提出,推动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区域创新发展格局,有效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其中,重点提及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同时,广佛两地将加强人才合作共享,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推动成立制造业人才创新联盟,支持广佛企业在两市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互认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将佛山市有关高层次人才标准纳入广州市人才绿卡申领条件;共享“海交会”、海外人才工作站等招才引智平台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广佛两地还将联手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吸引一批海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在广佛共建高端国际创新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参与本地科技项目,有效对接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8月16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广州将大力实施“六大重点行动”,加强创新引领、产业牵引、技术攻关、载体提质、金融催化、人才支撑,推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六大重点行动”分别为战略科技力量引领行动、产业创新发展导航行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产业创新载体提质行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行动、广聚英才汇智领跑行动。其中,在广聚英才汇智领跑行动方面,广州将优化实施“广聚英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培育一批青年后备人才,打造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对“双链融合”的支撑作用。按照行动计划,广州将优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广州将全面支持35岁以下的博士科研人员在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领域开展自主选题研究。
广州将支持港澳台青年来穗创新创业,对在港澳台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补助;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的若干措施》,支持外籍青年科技人才来穗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提出,广州将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加快建设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并将外籍、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下放至黄埔区、南沙区。
此外,广州还将进一步赋予重大创新平台等用人单位自主权,支持重大平台通过设立特聘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允许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相关薪酬支出不作为单位绩效工资调控基数,探索实施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在重点产业领域,广州将探索将薪酬作为企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
8月18日,宿迁首届人才发展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以“迁宿迁创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搭建长三角地区高能级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会议期间,签约人才科技项目4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06亿元。
开幕式上,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揭牌,宿迁与北京化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23个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同频共振的良性格局。
据悉,今年宿迁发布《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聚焦20条产业链集中发布了1.46万个岗位,涉及356个紧缺专业,并搭建招才引智、人才服务两个云平台,让才企双方实时对接、人才政策及时兑现。加大对领军人才、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及其团队激励资助力度,对入选的双创人才和双创团队,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和最高3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宿迁还发布50项“揭榜挂帅”榜单,涉及激光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张榜总金额突破1亿元。
近日,由陕西省西安市委组织部、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承办的2022年度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暨第六届中国西安留学回国人才招聘节在西安曲江启动,招聘节期间举办了“TELL·舞台海归演讲”、“海归学子看西安”、海归人才系列招聘会等系列主题活动。“TELL·舞台海归演讲”活动上,西安当地的创新创业优秀代表、国内相关行业留学回国人才齐聚一堂,现场讲述自己回国创业的经验和感悟。
“海归学子看西安”活动上,海归代表前往全运会主题场馆、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地参观,并与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入驻企业进行面对面对接交流,让海归学子近距离了解西安的就业环境与人才需求。
此外,在由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举办的“2022西安海归人才暨硕士博士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包括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在内的50余家西安地区重点单位参会,涉及十余个行业领域,招聘人数达1200余人。
8月10日,“青雁归巢 遇建未来”2022建德菁才学子主题活动在建德市洋安未来社区举行。活动现场,建德高校学子联盟成立,“青雁归巢”全周期人才引育体系正式发布。为凝聚服务在外建德籍学子,推动学子与家乡同心同向、共同发展,建德自2020年起开始筹备全球布点“学子工作站”,打造“家乡推广大使”团队,目前已在美国、德国、英国等11个国家、22个地区还设立了海外引才工作站,助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本次发布的“青雁归巢”全周期人才引育体系是对上述学子服务载体的整合和深化。除大学外,该体系充分考虑高中、就(创)业等不同阶段的学子需求,统筹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等各方资源,围绕启航(高中)、远航(大学)、归航(就业、创业)三个阶段,分别制定引育机制,涵盖政治、科技、技能、经营管理、公益等多个领域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建德籍学子成长成才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为青年人才、归国留学人员来建留建营造良好的氛围。本次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2建德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为学子“青雁归巢”提供政策支持。6名青年人才获颁“2022建德家乡推广大使”聘书。
目前,第五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在报名中,面向全球寻求高层次人才,参赛领域包含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现代农业与低碳环保五个产业领域。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也将继续乘着创新创业大赛的东风,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生态,加大招才引才聚才力度,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对一”“精准式”“链条式”服务,吸引更多人才在市中区落地发展。
日前,青岛市启动“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招募活动,招募就读于国(境)外著名高校的山东籍在校学生,2022届新录取的留学生也在吸纳范围。主要职责为配合青岛市开展留学人才招才引智工作,包括宣传青岛市人才政策和引才环境,协助引进各类急需紧缺的留学人才,发布青岛市海外人才项目需求信息,收集了解本校留学生求职群体的需求信息等。“青岛市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一经聘用,将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放正式聘书,任期结束并考核合格的,可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社会实践证明。同时,入选的同学可优先参加青岛市举办的创新创业辅导活动,并获得青岛市知名企事业单位的参观考察和实习实践机会等,对于介绍推荐高层次人才到青岛市工作的,每成功引进1人,还可给予10万元-50万元的引才奖励。本次招募活动报名时间截至2022年8月26日。
2022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于8月15日正式启动。大赛资助总金额近1400万元,单项获奖项目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金资助。本届大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3家单位共同举办,设置科技海归领航赛、大学生启航赛、技能工匠争先赛、残疾人公益赛、大众创业创富赛、乡村振兴专题赛6个单项赛事,参赛范围覆盖海内外的各行业创业者。 据悉,大赛还将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平台作用,为参赛项目提供“12+N”配套服务体系。符合条件的参赛项目不但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还可申请总额最高达1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以及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
近日,由云南省科技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以“创新圆梦想,创业彩云南”主题的2022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决赛启动式在昆明举办。2022年,大赛将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企业培育提供更好服务:扩大参赛范围,优化大赛评委结构,强化投融资服务,突出产业培育发展。 下一步,云南省将持续优化办赛机制,探索面向全国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创新创业发达地区举办大赛,以赛代招,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在云南汇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加快推动云南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更多云南力量。
(内容汇编神州学人人才小组[成员:季昕、杨匀、贾文颖] 信息综合自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山西日报、福州日报、央视网、组织人事报、齐鲁晚报、广州日报、上观新闻、南方报业、广东发布、科技部网站)健康资讯临床试验招募人才资讯速递(第33期)《“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广东多地出台新政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人才服务;上海静安强化对人才精准服务,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