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群康招募!癌症、肿瘤、慢性病等患者临床试验招募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临床试验招募1号风向 谨防误导、确保准确如何给健康新闻取标题?-健康资讯

信息来源:本站作者:发布时间:2022-05-22浏览量:

  临床试验招募1号风向 谨防误导、确保准确如何给健康新闻取标题?-健康资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青年群体亚健康隐忧显现,我国健康需求迎来爆发期。尤其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们迫切需要知晓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健康信息。「健康新闻」成为连接专业知识和普通大众的窗口。

  然而,健康新闻也是「谣言重灾区」。很多时候,谣言是始于「不准确」,某些可能带有误导性的信息,在街头巷议、口耳相传中被放大。

  新闻标题通常是人们看到的报道的第一部分,甚至可能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该报道之前阅读的唯一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标题至关重要——不准确、不完整或带有误导性的标题会直接造成错误信息的传播。

  涉及健康新闻,标题尤其需要谨慎,因为许多人会根据新闻报道直接做出影响个人身体健康的决定。

  由美国资深健康记者加里·施维泽(Gary Schwitzer)创立的监督网站总结了一系列「误导性新闻报道对患者和普通大众造成伤害」的例证。

  许多媒体在援引抗癌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时,尤其在标题中,经常倾向于使用含糊委婉的词汇来描述药物的副作用,如「可接受」「可控制且可逆」「耐受性良好」等。

  这类主观性的表述,让患者无法准确衡量治疗药物的潜在危害,有淡化药物风险的嫌疑,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基于此,监督网站HealthNewsReview.org针对「新闻报道是否准确表述干预治疗的副作用」建立了10余条审查标准,其中包括:

  ·是否提及那些可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所谓「轻微副作用」

  ·是否直接援引研究人员的结论,即药物/治疗方案是「安全」的——尽管这尚未得到广泛的临床数据支持。

  在过去12年中,HealthNewsReview.org对2600余篇健康新闻进行审查,其中63%的报道不符合此标准。而官方发布的健康类通稿情况更糟:在近600篇公关新闻稿中,有78%在标题行文上存在「淡化危害」的嫌疑。

  另外,HealthNewsReview.org也总结道,媒体的选择性报道、放大部分事实的标题策略,有时会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

  例如,媒体为了强调青年群体的亚健康状态,经常报道突然感染「败血症」的年轻人,但往往会回避「白血病在老年人、患者招募婴儿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中最为常见」这一事实。这类报道很可能引起过度恐慌,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不必要的败血症检查,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新闻项目主任黛博拉·布卢姆(Deborah Blum)、哈佛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克莉丝汀·拉塞尔(Cristine Russell)和《芝加哥事实核查指南》(The Chicago Guide to Fact-Checking)作者布鲁克·博瑞尔(Brooke Borel)给出了4条建议。

  「突破性」「革命性」「改变生活」「里程碑」「奇迹」,这类词语或许可以给报道带来极高的关注度,但记者仍然应该避免使用——因为它们存在夸大研究重要性和新颖性的嫌疑。

  克莉丝汀表示:「一种新药,或一项治疗手段,往往需要在经过许多年的临床检验后才能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记者不应该在新药和新干预手段出现之初,就使用此类词语暗示它们能够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

  谈及原因,克莉丝汀补充道,「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必须考虑到受众、患者有多脆弱。你可以尽量让他们保持乐观,但千万不要『过度承诺』。」

  美国资深健康记者、哈佛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克莉丝汀·拉塞尔(Cristine Russell)

  在新药和新干预手段的开发过程中会进行动物实验。根据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的数据,95%的实验动物为幼鼠和成年大鼠,健康资讯因为它们在遗传、解剖和生理结构上与人类相似。然而,当新闻媒体报道动物实验成果时,往往没有在标题中明确指出这些研究发现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

  美国生物科学家詹姆斯·海瑟斯(James Heathers)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推特账户(@justsaysinmice),提醒大家注意这些可能存在误导性的新闻标题,并且对完整的研究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美国生物科学家詹姆斯·海瑟斯为澄清健康新闻中「动物实验适用性」相关内容专门设立的推特账户

  例如,如果美国全国范围内对萝卜的需求在青少年减少苏打水摄入量的同时上升,那么「萝卜需求」和「青少年苏打水消费」之间就存在某种关联性。

  在上面的例子中,健康资讯如果直接说「青少年放弃苏打水消费会导致萝卜销量激增」,便是错误的。因为想要确定「一个变量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甚至促成了一个变化」,需要经过精密反复的实验论证。

  对此,美国卫生保健记者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Health Care Journalists)给记者提出建议:在不能掌握全部研究信息的情况下,真正经验丰富的健康记者应该避免在标题和导语中出现「因果关系」的表述,而是选择一些更谨慎的说法。

  例如,用「睡眠时间不足与体重增加有关」替换「睡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同时,美国卫生保健记者协会也强调,即使研究人员在成果中明确了两个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记者在表述时仍然要保持质疑态度——毕竟仅凭一项研究就能「证明」某件事,似乎是不准确的。时间可能推翻一切。

  健康记者在报道风险时(如某种疾病的「死亡率」),往往会选择使用直观的数字。但记者应注意的是,要在报道中区分「绝对数字」和「相对数字」,避免误导性。

  2014年,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就曾因在新闻标题中宣称「幼儿的肥胖率在十年内下降了43%」而招致批评。这组从《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获得的数字是一个「相对数字」,实际肥胖率是从近14%下降到8%左右,只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2014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幼儿的肥胖率在十年内下降了43%」,因使用相对数字遭到强烈批评。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克莉丝汀表示,使用相对数字会让读者更多地去关注「相对风险」,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她以1996年英国医学界的一场「药丸恐慌」为例。

  当时,媒体报道称低剂量的避孕药会使血栓的风险增加一倍,但随后被证实,这种风险仍然非常小:大约从1/10000上升至2/10000——这远远不及停止使用避孕药带来的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