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招募健康资讯江苏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新闻发布会
10月28日,江苏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新闻发布会,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岷,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赵晓东,省医疗保障局一级巡视员相伯伟,镇江市副市长殷敏,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主持发布会。
为深入宣传我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结报道各级党组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的经验做法和积极成效,从6月开始,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分若干主题组织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围绕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这个主题,举行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岷,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赵晓东,省医疗保障局一级巡视员相伯伟,镇江市副市长殷敏,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
首先,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岷介绍“我服务你健康”为民服务办实事系列行动有关情况;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省卫生健康系统“我服务你健康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行动”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所系、民心所向,更是卫生健康部门的职责所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委立足于解决群众关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倾听了解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围绕聚焦基层需求、聚焦一老一小、聚焦疫情防控三个方面,形成“我服务你健康”为群众办实事八项行动:
一是坚持聚焦基层需求,以务实有效举措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把基层一线特别是农村地区,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窗口,推出3项方便群众、提高质量、优化服务的具体措施。一是开展“千医下乡走万村”行动。截至目前,组织派出省、市、县三级呼吸、消化、心血管、妇幼、内分泌等专业专家共18721人次,深入全省1374个乡镇、13804个村卫生室,共义诊服务44.47万人次,收住入院5817人次,义诊手术3378台次,减免患者相关费用451.95万元,开展健康讲堂5109场,健康宣教覆盖172.78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9.13万份。前些天我去泰州调研了解到,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专家到泰州义诊时,发现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快速精准的诊断,通过省市联动,及时转运到南医大二附院免费手术,让人非常高兴的是,现在患儿已治愈出院了。二是开展岐黄基层惠民行动。组织开展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养老机构“六进”活动。截至目前,全省中医药系统共开展中医义诊8940场、中医健康讲座7991场,开出中医健康处方约68万张,发放中医健康教育资料210.8万份。联合省内多家媒体,举办名中医访谈,刊发科普文章及海报,发布“名医名方”,普及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知识。三是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目前已有80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重点建设单位具备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新增建设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211个。培育建设80个特色科室。61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建设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联合病房开放床位达2812张,有效吸引医共体、医联体优质资源下沉,使得专家下基层成为常态,累计开诊19.3万人次,让农村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城里专家”的医疗服务。
二是坚持聚焦“一老一小”,以周到细致服务织牢健康保障网。“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的服务供给,群众关注度较高。
针对“一老”,我们开展了方便老年人就医行动。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超过95%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为老年人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全省为70岁以上老人开设挂号、缴费、取药优先窗口共2493个,为无亲属陪护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伴医服务57.5万人次。针对老年人在就医过程可能遇到的手机支付、健康扫码、预约挂号、网约车出行等需要,免费开展基础性、普及性智能技术应用培训,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手机,跟上时代步伐。截至9月底,全省共培训老年人47.3万人次。
针对“一小”,开展了三个行动。一是普惠托育服务提升行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回应社会关切,缓解生育、养育“后顾之忧”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我委推动各地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2021年新增普惠托育机构95家。目前,我省在国家托育备案信息系统注册的机构达2598家,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563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二是出生缺陷防治行动。积极为孕产妇免费提供产前筛查,为新生儿免费提供遗传代谢病、听力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服务。每月通报筛查进展情况,组织专家赴全省开展质量控制,强化筛查阳性个案随访管理。截至9月底,全省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都超过了35万人次,保持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三是开展儿童听力“防治康管”(预防、治疗、康复、管理)行动。组织专业机构为出生一个月内新生儿免费开展听力筛查,对听力损失高风险儿童进行随访管理,引导其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和省残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具备手术条件的患儿进行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截至9月底,已有157个患儿申请免费耳蜗植入项目,完成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46台,为这些患儿回归有声世界带来了新希望。
三是坚持聚焦疫情防控,以过硬过实举措筑牢防控坚固防线。我委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一手抓疫情防控,动态调整防控措施,迅速处置突发疫情;一手抓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各地细化目标任务,全面提升防控救治能力。特别是深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便民行动,制定接种方案,集中力量和资源,统筹疫苗分配和调度,有序推进接种工作。截至10月26日,全省累计接种13941.1万剂次,接种人数7118.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84.0%,其中,完成全程接种 6826.3 万人,占80.5%。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过程中,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接种台、加大接种频次等方式,全面提高接种服务能力。严格执行接种安全核心制度,组织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保障分片包干机制,全力保证接种安全。另外,还升级改造全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可追溯、接种信息与“苏康码”平台对接可查询。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开展“我服务你健康”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行动,是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向全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值得一提的是,除上下联动开展的八项行动外,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持续回应群众健康需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创新推出了数百项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融合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服务你健康”系列行动,注重特色、形成声势,推进新办项目的及时增补和办结项目的有序退出,探索建立办实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行动有声势、见实效,以人民群众的口碑,打响“我服务你健康”的品牌。谢谢大家!
谢谢朱主任的介绍。下面请镇江市副市长殷敏介绍镇江市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有关情况。
2014年,习总书记视察镇江,首次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长期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全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向前,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服务水准,花大气力、下真功夫破解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概括起来就是让老百姓“更舒心、享安心、少操心、不闹心”。
第一,拓源头,让群众就医“更舒心”。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让更多老百姓享受高质量、高效率的就医服务,是破解看病难、看病烦的治本之策。为此,镇江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定力,不断加大卫生事业保障力度。硬件设施上,近三年先后新建、改扩建医疗机构15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率100%,引进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超高清腹腔镜、医用高能直线加速器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诊疗环境和硬件水平实现动态更新、持续提升。人才引育上,我市高度重视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实施《人才镇兴行动》《人才强卫工程》,成功引进杨永平、姚志剑、李霞等专家团队,每年培养医学领军人才、行业新秀超过50人,“十四五”时期,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医学紧缺人员定向培养等办法,加快提升医师队伍整体水平。专科建设上,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各专科年度发展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有效提升专科诊疗能力,2020年全市共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通过这些举措,临床试验招募健康资讯江苏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新闻发布会逐步缓解医疗机构场所挤、排队长、专家少、挂号难等问题,努力让群众就医更加满意、舒心。
第二,增效能,让群众就医“享安心”。镇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先行者、试点市,实现更高效率、更优质量的分级诊疗服务,一直是镇江的特色与招牌。对我们来说,一是紧联结。持续完善医联体建设规划,着力抓整合、补短板、强弱项,合理配置主城区医疗资源,建立“大综合+强专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格局。在全国最早组建以2个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以8个专科联盟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纵向一体化医疗集团。先后成立6个县域医共体、9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69个省、市级基层特色科室,设置了近百所全-专联合门诊,群众即便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也同样能够享受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二是广覆盖,紧扣“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街道)实现覆盖率100%,先后共有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中心),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占比分别达83.78%和31.75%。2021年上半年,全市居民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73.58%,县域就诊率达95.67%,均位居全省前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群众生活的日常。三是高智能。我市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发展,不断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医联体内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培训等多项服务,各联合体之间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用共享,检验结果互认互通,仅2020年通过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就达到了26.4711万人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近2000万元。同时,积极试点互联网医院建设,开发拓展线上分诊、医技预约、远程开方、药物配送等功能,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同比缩短约53%,奔波少了、心更安了。
第三,优服务,让群众就医“少操心”。群众满意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我们多努一份力,群众就能少操一份心。特别是医保报销,政策复杂、流程繁杂,一直是群众就医“操心”的重点环节。对此,我市从三个方面持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一是刷卡结算更方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域范围内参保人员就医刷卡“一卡通”,参保人员可以在全市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无障碍就医刷卡、实时结算,跨省异地门诊直接结算“版图”已经拓展至29个省(区、市)。1-6月,全市异地就医结算40余万人次,医保报销无需来回奔波。二是政策咨询更贴心,全省首个医保服务专线月在我市率先上线小时为老百姓提供政策咨询、综合信息查询、即时业务办理、意见建议反馈等一体化服务,热线上线半个月以来,已接听处理线%,广大市民从此一号响应、一机答疑,享受医保服务更无忧;三是业务经办更快捷,我市大力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成74个医疗保障服务中心、247个医疗保障服务站、612个医疗保障服务点,市区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立了医保分中心,基层平台建成率达87.11%,精心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零距离解决参保群众的医保服务需求。
第四,促和谐,让群众就医“不闹心”。长期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工作,坚决打击强制消费、术中加价、欺诈医疗、非法采供血、非法行医等行业不正之风,妥善化解医疗领域突出矛盾纠纷。同时,严格医疗机构服务要素准入,加强对全市医疗机构的全行业监督管理,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活动,严格监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切实改进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拓展服务内涵。指导全市医院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构建医患矛盾一站式调处模式,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组织开展医院安保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良好医疗秩序,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努力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让镇江全民健康工作有了更笃定的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事关群众就医服务的每一件事办实办好,让群众满意、百姓安康成为“镇江很有前途”殷切寄语的生动写照。
谢谢殷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介绍连云港市完善“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体系有关情况。
大家好!“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关乎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三孩政策的正式出台,“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对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连云港市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和照护服务需求,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扩增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从满足老年人和儿童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出发,明晰“路线图”,架好“关爱桥”,筑牢“守护屏”,持续完善“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健康连云港建设能级。
一是把准方向要领。坚持高位推动、整体联动,将推进“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项目纳入年度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并由分管市领导领办。整合部门力量,强化制度保障和内涵提升,推动相关政策更加集成创新、协同高效。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清单并进行公示,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健康资讯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并定期开展工作督导,针对问题,剖析原因,细化举措,“销号”整改,闭环管理,构建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推进、组织体系。
二是聚焦群众诉求。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一老一小”问题,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切实找准为民办实事的落脚点。通过开通电话热线、公布电子邮箱、设立信箱、召开座谈会、“四不两直”调研等方式,线上、线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梳理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就医流程有待优化、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12个,“一老一小”群体在看病就医、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建议16条,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优质共享。注重“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充分释放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推动相关医疗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城乡贯通。一方面,做优做强老年科、儿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等相关重点专科,以专科联盟带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断提升“一老一小”疑难病例诊治水平。另一方面,织紧织密县乡镇村网络,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共建共享,进一步整合资源、夯实基层,推动“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更加连续连贯、关口前移、便利群众。
一是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在社区层面,围绕老年人需求,大力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向居家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1次免费健康体检,并结合历次健康体检结果,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两次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包含保健咨询及康复、护理、营养改善指导等6个方面,不断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今年,我市连云区墟沟街道西园社区等3家社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二是加快全市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大力推进老年医院、护理院和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2%,所有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东海县、灌云县、赣榆区启动二级老年医院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院将建设成为三级老年医院。全市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20家,其中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12家,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8家,医养结合床位3328张。建有康复医院4家,市级安宁疗护中心1家,9家医疗机构设置安宁疗护病区,6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设置安宁疗护病床308张,护理院实现县区全覆盖。
三是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在医疗机构广泛开展老年友善服务和“智慧助老”行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70岁以上老年人开设优先挂号、缴费、取药窗口,保留现金收费功能,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协助老年人使用;为无亲属陪护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陪同挂号、就诊、检查和取药等伴医志愿服务。医联体、医共体核心医院预留20%号源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转诊就医。
一是实施“健康宝贝工程”。将“健康宝贝工程”纳入《健康连云港“2030”行动规划》,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并深入基层督导,市人大、市政协将出生缺陷防治建议提案列为重点议案,市卫健、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形成推动工程规范运作的工作合力和良好环境。今年,进一步拓展“健康宝贝工程”项目,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实施免费产前血清学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7项免费服务项目,极大减轻了服务对象医疗经济负担。今年以来,全市共为24138名孕产妇发放73764张健康宝贝服务券,完成各类筛查项目86384人次,为群众减免费用874万元,发现异常624人,全部及时给予医学指导及干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成效明显。
二是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开展“一乡镇一街道一普惠”试点,积极创建市级普惠托育示范试点项目。市卫健、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2021年连云港市普惠托育服务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试点托育机构的基本条件、主要设施、托育环境、安全措施、评估标准等。细化出台连云区“一乡镇一街道一普惠”试点工作方案,在8个街道评选出10家机构,按照标准规范推进试点工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已有4个县区出台了婴幼儿照护实施意见,3个县区挂牌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12家托育机构被确认为市级普惠托育示范试点单位,有力推动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规范、优质发展。
三是实现全市幼儿园儿童免费视力筛查全覆盖。市教育、卫健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连云港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做好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儿童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积极统筹资金,保障幼儿园儿童免费开展视力电子档案建立工作。多种形式开展眼保健健康教育,向家长宣传护眼知识,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配合做好眼保健工作。定期开展幼儿园视力筛查督查考核,推动筛查工作有力有序落实。1-9月份,全市共为650家幼儿园的98223名儿童开展了免费视力筛查,任务完成率已达88.9%。
我们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江苏和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和群众健康所需,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服务能力,确保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倍增、幸福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加充盈。
谢谢黄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请问民政部门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如何解决养老方面的实际问题,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机构照护需求?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学党史、办实事”的要求,围绕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聚焦养老服务这一民生关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工作思路,拿出管用实用的办法,解决了一批广大老年人反应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老人心坎上。
为了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舒心,我们认线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任务,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居住环境特点和适老化需求评估结果,按照“一户一案一档”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最迫切的项目进行改造,确保改造工程真正呼应老年人实际需求。截至9月底,全省已申请改造36386户,已有33869户完成入户评估工作,开展改造施工28029户,已完成改造20834户,改造完工率70%。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居家上门服务,目前,全省已有302.5万老年人接受了助医助浴、配餐送餐、家政保洁等居家上门服务,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16.3%。
为有效缓解老城区养老床位供应相对不足的难题,我们大力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俗的讲,就是依托养老机构,将服务资源延伸到家庭,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料、远程监测等居家养老服务,既让老人能够享受到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又满足了养老不离家的愿望,相当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设到家里,真正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截至目前,已有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淮安、镇江、泰州等8个市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共建成并运营床位1.4万余张,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送去了福音。
为了让社区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今年以来,我们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在以前助餐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城市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共建有具备全托日托、探访探视、康复保健、膳食供应、文体娱乐、教育咨询、委托代办等功能的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40余家,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养老服务。
为了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今年我们将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对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引导有条件的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保障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向农村社会老人开放富余床位,以满足他们“养老不离乡”的愿望。目前,年度100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改造施工69家。
为了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专业的养老服务,今年以来,我们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联合多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打造一支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作出了系统性制度安排。在民政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开展高层次、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省建成专业化认定机构34家,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2700余名。举办全省民政行业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全省共有6万多名养老护理员参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以赛促学、以训促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与护理技能。我厅还联合省委宣传部,选树了100名全省“最美养老护理员”,向全社会展示他们的职业风采和良好形象,增强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省高龄老年人不断增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对于更加优质、更加专业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也将日益增长。我们将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督促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型养老床位,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到“十四五”末,全省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不低于70%。要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布局建设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专区,鼓励闲置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老年人提供老年护理、长期照护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
二是全面推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标准细则,鼓励、引导养老机构开展等级评定,推动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各级民政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落实评定结果与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关联挂钩,彰显不同等级养老机构在补贴标准、信用等级、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情况向全社会进行公开,为养老服务市场公平竞争和老年人知情选择提供参考。计划未来五年,全省要有不少于70%养老机构能够按标准通过等级评定。
三是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服务家庭和社区。积极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辐射周边的社区养老服务,减轻家庭照护压力。进一步规划建设包含嵌入式养老机构在内的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尽早实现街道层面全覆盖。积极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不断拓宽覆盖面,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这一养老服务创新之举,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四是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办好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全国首家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创新养老服务与管理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广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竞赛、“最美养老护理员” 选树等活动,全面落实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高校毕业生入职补贴和养老护理人员岗位津贴制度,不断提升养老管理和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到“十四五”末,全省从事各类养老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总数不少于15万名。
最近全国多地出现新冠疫情病例,请问我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便民行动”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还有什么安排?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的重要举措。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努力为百姓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全力保障接种安全。
一是加快提升接种服务能力。首先在全省已有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上扩点,在公立医疗机构、民营综合医院新设接种门诊。其次,全省在体育场馆设立了162个集中接种点。此外,还在人员密集场所,如高校、企事业、机关等单位设立374个临时接种点。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扩大接种点规模,当前全省每日接种能力可达200余万剂。
二是不断加强便民服务。首先是优化接种时间安排,针对上班族等人群特点,通过延长接种时间,设立午间门诊、夜间门诊,以及节假日接种门诊等,让他们“接种上班两不误”;推行预约服务,引导群众错峰有序接种,提高接种效率,让群众少等候。其次优化接种单位设置,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村偏远地区人群特点,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布点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在村(居)委会、养老院、老年人集中场所增设临时接种点;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移动接种车等方式,让疫苗“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优化接种环境,许多集中接种点设置军人和60岁以上老人绿色通道,提供热水、小食品等人性化服务,让接种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三是全力保障接种安全。严格按照规范设置接种点,强化环境安全管理,落实分片包干机制,组织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三级公立专科医疗机构划分责任区域,为辖区内接种门诊、流动接种点和集中接种点提供医疗保障。针对老年人多患有基础性疾病,部分人员易发生心因性反应的情况,对所有接种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开展科普宣教,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的科学知识、注意事项等,增加群众接种疫苗的科普知识和安全意识。
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全力推动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对高感染风险及高疾病传播风险人群、直接向公众提供服务和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等6类目标人群进行“加强针”接种。同时,将统筹考虑口岸、边境、重大活动等疫情防控需要,60岁及以上高危人群等因素,有序扩大加强免疫接种人群范围。
二是筹备开展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近期,我委已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准备工作,预计11-12月将开展相关人群接种,具体安排可关注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发布平台“健康江苏”微信微博。谢谢。
请问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医疗健康难题,省医保局如何实施便民利民惠民举措,破解各类难题?
医疗保障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习总书记指出“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医疗保障局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为出发点,采取若干务实举措,全力推进医保便民、利民、惠民,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领域“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通过医保谈判将一批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了医保范围。但部分群众反映在医院内用不上谈判药,需要到医院外自费购买,不能享受医保待遇,参保患者没有享受到国家谈判药的重大利好政策。针对国家谈判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依然存在堵点的问题,我们根据国家部署,在最短时间内制定了《关于推进国家谈判药落地工作方案》,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即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国谈药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纳入相应医保支付的机制,在确保基金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国谈药供应可及性和保障水平。目前全省共将100个国家谈判药纳入“双通道”管理范围,其中83个药品进行单独支付,首批发布了276家国谈药定点医疗机构、230家国谈药定点零售药店名单,医保责任医师1700余名,基本实现县域内国谈药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全覆盖。今年1-8月,谈判药统筹基金累计支出36.3亿元,惠及近950万人次,报销比例达70.5%,老百姓用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
我省已实现与全国所有省份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健康资讯也与3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但省内异地就医人员尚不能在零售药店刷卡购药依然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群众在省内异地零售药店刷卡购药的诉求,各级医保部门及时推进规范标准建设,改造定点药店信息系统,衔接医保经办服务流程,加快推进省内职工医保异地就医人员可在就医地药店刷卡购药。至10月18日,全省13个设区市累计开通省内异地购药直接结算定点零售药店1599家,异地购药直接结算4148人次,结算金额68.03万元。
一是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还存在的参保渠道不够通畅、参保质量不高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过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缴费比例可在各设区市职工医保用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率之和基础上适当降低1个百分点;劳动年龄段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通过补差或折算的办法参加职工医保等措施,进一步支持和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让更多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二是针对参保群众在省内跨设区市流动时还存在缴费年限不能完全互认,部分退休人员医保待遇享受还存在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与医保参保地之间“两头不管”的现象,制定出台《关于规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期间参保人员有关待遇享受政策的通知》,规范职工流动就业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及待遇享受,推动落实省内跨统筹区实际缴费年限互认,确保省内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待遇的落地落实。
三是针对基本医保保障还不够充分不够平衡的问题,积极研究制定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征集遴选方案,力求突破医保目录、突破既往病史、突破病种、突破仅保住院医疗费用等方面的限定,提供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全省统一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为有效缓解群众长期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年我们开展了全省第5轮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涉及起搏器、人工晶体、冠脉球囊、导引导丝、导管等5类产品,预计一年可节约采购资金4.2亿元;组织实施了省级第二轮药品带量采购,共采购头孢唑肟注射剂等13个注射剂品种,主要用于感染、静脉血栓、颅内水肿、脑血管循环障碍等疾病的治疗,预计一年可节约采购资金6.5亿元。此外,近两年多来,通过落实国家组织的5批药品和冠脉支架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成果、联动全国最低价调整药品挂网价格,以及组织开展省级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节约药遗传病品、医用耗材采购经费约185亿元,从一个重要方面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真正将带量采购的改革红利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享受得到的实惠。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全力推进32个基层“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设。目前,首批13个设区市的32个省级示范点均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各设区市同步推进建设的市级示范点达到116个,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的基层公共服务网点,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让服务圈内的参保群众初步实现了医保“小事不出镇”。
二是为实现群众看病购药在定点医药机构“脱卡支付”,大力推进医保电子凭证使用。全省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突破3542万人,激活率达45%以上,全省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的定点医院超1.2万家,定点药店超2.1万家,两定机构扫码结算超2600万笔。同时,根据老年群体特点,进一步畅通传统的、线下的服务渠道,提供和改进适老化服务,方便群众在经办窗口方便办事、快捷办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医保“十项民生实事”建设成效,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举措,保障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满意度。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省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单独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内容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健康资讯谢谢!